我們從寒山寺階梯上來,對面就是靈隱寺,往北星寶宮的柏油路,左側邊坡有綠蔭遮日,走起來還算涼爽;邊坡上除了蕨類,也有各種不同的樹種,仔細找蟲,還是會有收穫的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 


8月和同學去豹山溪步道,轉往北星寶宮途中,聖修寺前的邊坡植物被除得很乾淨,長梗紫麻一棵不留,以前走到這裡都會注意長梗紫麻上的泡泡,有時泡泡多到往根部移去,遠看像肥皂泡泡,白色的泡泡掛得一樹,想不注意也難。剛開始接觸植物、昆蟲時夥伴就曾說過泡泡裡躲著沫蟬的寶寶,那時還不知道這寶寶如何吹得出這麼一坨的大泡泡。


它是怎麼製造泡沫的呢?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


富陽公園往上走就是福州山頂了,那裡的稜線步道,是我最喜歡走的地方,這裡有幾棵竹子,混在林子裡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 


蜘蛛結網捕食其他昆蟲,是步道上時時出現的戲碼,網上常出現的有蝶、蛾、甲蟲、蝗蟲....等等;有一次看見掛在上頭的青蛙腿,就覺得驚奇了,那麼大隻的動物,竟然撐不開蜘蛛網的黏性。但這次看到的更誇張....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


雖是一個殺手,也要講究氣質的,動作要優雅,舉手投足之間,都要擁有一股神閒氣定的氣質。(配上海金沙細緻的葉子,嗯!大螳螂也有幾分的優雅)
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5年9月,在福州山上拍照時,發現了這棵開黃色花的扁豆子和槭葉牽牛糾纏在一起,毛毛扁扁的果實很可愛,但不知道它是誰?那時還不太會利用網路尋找答案,書架上現有的書找不到,就到書店去翻,還是沒有答案。


10月初去時,花幾乎沒有了,掛在藤上的豆莢有些已變成漂亮的鮮紅色,裡面的種仁已飽滿,不再是扁扁的形狀。


10月底,它已蹦開,露出黑黑亮亮的豆仁。紅色的果莢配上烏亮的豆仁,那色彩真美呀!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
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整理已往的相片,總可發現一些有趣的事。嗯!看圖,這個台灣黃斑蛺蝶搶親記的故事就自己想囉!

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

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


長尾水青蛾-成蟲


那年在南山部落的夜裡,我們遇見了它,像穿著彩帶霓裳,停棲在水泥地上,碩大的外型,淡青的色彩,有著古典優雅的氣質,那是靜止時的印象;不知是身軀太笨重,還是平衡失準,它飛起時重重的拍打翅膀,用近乎逃難的方式,慌張的衝向電線桿上的燈座,隱沒在黑色的夜裡,那種笨拙的感覺和它的外型,實在是不搭嘎。但它美麗的身影,讓我每次找蛾時,都希望能再次與它重逢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這兩天怪怪的,相片無法上傳,連文章重新編輯相片也出不來。還沒寫完的,看來無法完成了~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7/3 劍南步道尋芳蹤     解說老師:素娟老師     集合地點:文湖捷運站劍南站。


去劍南步道有個好處,一來離捷運站近,交通十分便捷,二來附近有歷史悠久的劍潭古寺,值得一遊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 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7/3 這學期社大最後一堂課,素娟老師帶我們到劍南路做生態觀察,從路口進去沒多遠,路旁人家種植了幾叢香蕉,有些葉子有捲旋的現象,老師說裡面應該有香蕉弄蝶的幼蟲。



一隻白色的蟲蟲從捲旋開口處探出頭來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
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

我們走上這條山林間的小徑,踏著前人的腳印,體會先人翻山過嶺,走出台北盆地。老師說:先民可沒有那麼輕鬆走,他們挑米擔茶,從台北走到宜蘭,越過萬重的山,爬坡涉水,肩上可是幾十斤的重擔。我們從木柵走到......木柵,翻個小山而已,爬個斜坡就已氣喘吁吁。這條路正是「拳山古道」也叫「坡內坑古道」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3) 人氣()



6/18課程:淡蘭道 (陂內坑古道&土地公嶺古道) 秋蜜老師的課,木柵捷運站集合。


 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/5 內湖大溝溪,大湖公園捷運站1號出口,婉玲老師的蕨境逢春(2)課程


婉玲老師選在大溝溪上蕨類室外課。大溝溪有一 些低海拔不常見到的蕨類,蕨況相當好,路程不遠,易走。


不過天不從人願,一早就開始下起雨,好不容易的蕨類室外課,就在這場雨中度過。少了清晰相片,老師說過的特徵,無法對照,腦袋裡是糊得一團糟,就像那天的天氣。只能勉強把記得的記錄下來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

那年的夏天,哇哇大隊決定深入大山裡,辦了入山證,帶著一顆期盼的心,等待著一段奇遇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對於可以食用的蕨,老師在上課時提到,都會不由自主的豎起耳朵,仔細的聽。但我所熟悉的食用「蕨類」,僅止於「山蘇」、「過貓」兩種,對於這容易混淆名稱的「蕨」,既不了解,也不熟悉。


「蕨」是碗蕨科蕨屬,是生長在低海拔的向陽開闊地,葉柄光滑幾乎無毛,幼葉可見三分叉,這三分叉的幼葉常常被當作蔬菜又叫「蕨菜」,日本人稱之為「瓦拉米」,其實「瓦拉米」是「蕨」類的日文讀音,並不特指「蕨」這個植物。花蓮有一條「瓦拉米步道」,就是因為日本人叫它「蕨之道」的關係。


它的根莖含澱粉,夏秋之際可製成「蕨粉」,又名「山粉」,聽說可以清熱解毒,營養成份豐富,是滋補佳品。蕨粉製成的「蕨餅」是一道精緻的日式傳統甜點, Q軟滑溜又帶著微微香甜,入喉涼爽可口,早期只有皇家貴族才吃得起,現在在台灣已有多種口味的產品販賣,樣子很像台灣QQ的涼糕。

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