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關渡自然公園和關渡自然保留區是台北市最大的溼地和候鳥棲息地,當初政府花費150億元來徵收土地,用以保護這塊日漸稀少的溼地,以及在其間生存的物種。1996年臺北市政府成立「關渡自然公園」,正式界定保護區範圍,來保護自然的濕地,並且作為保育、教育、休閒及研究的場所,此處也成為觀賞候鳥的最佳地點。目前關渡自然公園由台北鳥會經營管理。許建忠老師長期擔任鳥會義工,而且時常舉辦國內外賞鳥活動。這次安排我們在關渡自然公園和鳥類做最直接的接觸。


在自然中心放映室旁邊,有關渡的空照圖,介紹關渡地區的地理位置&候鳥飛翔的路線。



自然中心的二樓,有一大片的玻璃,前面架著不少支的望遠鏡正對著前面沼澤地的水鳥,那兒有義工隨時可以協助使用和解說,如果想知道看見的水鳥是什麼,望遠鏡旁就掛著圖鑑,可以查閱。有許多團體都會利用此處做為賞鳥活動的觀察區。



 


螃蟹是濕地的代表性物種,關渡自然公園在自然中心的二樓正在展出螃蟹化石,這些螃蟹化石皆為台灣原生種,主要包括靜蟹、梭子蟹、轉輪蟹、新蛙蟹、隆背蟹及鱗斑蟹等六個屬,它們都是距今400萬到4000萬年前的螃蟹化石,其中的新蛙蟹年代最久遠,生存在烏來地區。


顆粒靜蟹。


梭子蟹


 


新蛙蟹



老師大概分析了台灣目前的鳥況: 台灣的鳥類目前約有560種(有記錄到的),比十年前觀察到的多了100種左右,並不完全是鳥種變多,而是因為器材的精進,加上賞鳥人數增加,以往一閃而過的鳥現在都可以用相機補捉到,增加了辨識的便利性。


台灣的鳥類大致分成三大類:


1.留鳥   約有150種 ,特有種佔了17種。


2.候鳥   又分冬候鳥(如青足鷸)、夏候鳥(如八色鳥)、過境鳥(如灰面鷲)。


3.迷鳥   10年出現1、2次的叫迷鳥(如丹頂鶴)。迷鳥出現的原因有可能是:a.氣候的因素。b.沒有經驗的菜鳥(亞成鳥)跟錯路徑。


鳥類又可分:


1.早熟型    蛋產在地面上,天敵較多,所以一孵出來羽毛就長出來,可以行走,雖還不能飛,但可以跟著父母四處覓食。如:雞、鴨、鶴、鷸鴴科。


2.晚熟型    築巢在高處,雛鳥孵出時沒有毛,須靠父母餵食,等羽翼豐滿才可飛離。如燕子、黑冠麻鷺。


自然界的分類: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。老師告訴我們關於「種」的定義:自然界中高等生物,雌雄交配產生第二代,其第二代有繁殖能力,且可繼續繁衍下去的,我們就認定它們是一個「種」。馬和驢交配,產生了騾子,騾子沒有繁殖能力,不會產生下一代,所以騾子並不是一個「種」。



遠處的水塘裡可以看見有許多水鳥生活於其中,最遠的地方有一群白鷺鷥,近處有蒼鷺、小水鴨、青足鷸、高翹鴴。



 


高翹鴴又名黑翅長腳鷸,細長的粉紅長腳站在淺水中。距離太遠,只有透過望遠鏡才能看清楚它們。它們覓食的方式是以嘴在水中左右擺動,以水中無脊椎動物為食。


鷸科的鳥類,嘴細長筆直,嘴有感覺細胞,可以感覺食物的位置,所以常看見它們嘴在水中左右擺動。


鴴科的鳥,嘴長等於或小於頭長,鴴科是以眼睛尋覓食物,會用腳踏地,以驚動小魚。



白頭翁是普遍性的留鳥,和紅嘴黑鵯一樣屬於鵯科,但白頭翁光看名字無法知道它屬於什麼科,所以白頭翁將改名為白頭鵯,烏頭翁屬於台灣特有種,也異名為台灣鵯,如此命名比較能符合科學的命名法。



觀察鳥類的3個要件:1.看大小。2.看體型特徵。3.看棲息環境。


大白鷺-鷺科,體長約90cm,和蒼鷺體型差不多,有一個很長的脖子,弧度呈明顯的S型,眼先黃綠色。繁殖期嘴變成黑色,非繁殖期全嘴黃色。腳和趾都是黑色。常棲息在河口、海岸沙洲、內陸湖泊等濕地。食物主要是魚、蝦等水生動物。



中白鷺體長約70CM,脖子不如大白鷺長,繁殖期嘴也會變成黑色,非繁殖期嘴黃色,但尖端黑色。腳和趾都是黑色,眼先黃色。棲息地除了河口、近海沼澤、漁塭、溼地外,也常在耕作地出現,和黃頭鷺一樣除了魚蝦之外還喜歡吃昆蟲。



小白鷺約60CM長,嘴、腳都是黑色,但是腳趾是黃色,繁殖期嘴不會變色,但頭部會長出飾羽。棲地廣泛,平地低海拔之溪流、水田、漁塭都可看見它們的蹤影。


關於白鷺鷥的腳,腳趾上去那一節,老師說相當於我們的腳掌部份,再上去才是小腿,大腿藏在羽毛下看不見的。以前一直以為腳趾上去直立那節就是小腿了,沒想到竟然會是腳掌的部位。





前往賞鳥小屋,流蘇樹正開著潔白的穗狀花瓣,如白雪一般的綻放枝頭。


賞鳥小屋是二層木造建築,二樓上有長條座椅,可以坐下推開小紗窗,視線正好是面對保育區的埤塘。


小紗窗向外推開,開口不大,可以很隱蔽的觀察,而不驚擾在其中生活的水鳥。



沿著淡水河堤防邊建有自行車步道,假日常有人在此悠閒的騎車,隨時可以停下來看看紅樹林和草澤區的水鳥。



 


賞鳥小屋左側向外看,北投焚化爐的大煙囪聳立在遠方,眼前的樹林和草澤提供候鳥棲息和覓食的環境。



從賞鳥小屋向外看,一隻小鸊鵜在水邊休息,用望遠鏡,看見嘴邊有一條短白線,在紅褐色的頭部,很顯眼。小鸊鵜在福山植物園的水塘有不少,擅於潛水,還會在水面上飛快的奔跑,發出「匹、匹、匹、匹」急促的聲音。



紅冠水雞游了過來,它是普遍性的留鳥,秧雞科,會浮游在水面,不常飛行。雜食性,以各種水生的動植物為食。



在小水塘前老師教我們如何正確的使用望遠鏡。水塘裡粉紅色的卵塊黏附在水草上、竹桿上,福壽螺在此處真不少,一旁的大白鷺視而不見,似乎對這粉紅色的卵塊沒有興趣。


 


前面來了一群人就地坐了下來,提桶水沖腳,原來他們剛參加了插秧的活動。


 


現在是春天,欖仁樹正抽出了新芽,在藍天的映照下嫩綠可愛,冬候鳥此時已陸續北返了。



公園入口有幾棵白水木也開著白色花朵,葉片雙面都佈滿了毛茸茸的細毛,它是生長在海岸沙地、珊瑚石灰岩上的植物,屬於紫草科。



銀葉樹原長在熱帶雨林地區,老樹基部側根會隆起形成薄板根,能鞏固樹幹。樹葉背面銀白色;關渡自然公園前的人行道,種植了一排,現在也是花期,多分支的圓錐花序,小花鐘形由內外密披毛的萼片組成,沒有花瓣構造。


梧桐科的銀葉樹,果實扁橢圓形,有龍骨狀突起,木質化的果實裡內含空氣所以質輕,可以借海水漂送各處,屬於海漂植物。


我們在地上撿拾掉落的果實,大顆的是正常的果實,迷你型的應該是發育不良的吧!但是它們都很可愛,木質化的果實可以長久保存,適合拿來做吊飾。哪天也許你可以發現它在我的背包上「搖擺」喔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菊子 的頭像
    菊子

    碧蘿山居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