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3月28日「吃祖」今年輪到二水宗親祭祀,第一次參加夫家位於內灣陳氏祖廟的祭祖活動,覺得新奇,回來後有了研究族譜的念頭。家裡有一本影本屬於較簡易的,從一世祖-政公開始,紀錄長子一脈下來,可能亦是年代久遠,很多已不可考,後世子孫重修,也以所知,或長者口述,增添補述。來台後重修祖譜者為「炳文公」,族譜後續文有關於炳文公之敘述;提到內灣陳氏祖廟-崇禮堂由炳文公(生於光緒元年,卒於民國54年)帶領其長子「鍾英」興建,同時重修族譜。


關於炳文公紀錄上寫著:炳文公日據時期曾任彰化廳二八水區長,承父劃棟公管理陳聖王公遺產,命長子興建威惠堂於大丘園水源地,奉祀元光公又大宗祠聚星堂、五房公崇禮堂。炳文公享年91歲葬於員集路。夫人卒於昭和十六年(該年為大東亞戰爭中),葬於二水鄉第三公墓鳳梨工廠邊。


 


族譜上有幾篇各個朝代寫的序,下面是其中一篇:


「禮之有,萬物本乎天。人本乎祖。是人之有祖也。猶水之有源。木之有本也。故敦本溯源之道。莫大乎立譜。然世之人。其役役無己者。僅為一身一家計耳。迨聞世之所由來則茫然不知之矣。甚至名宗望族。亦往往坐此而不自怪也哉。自唐開漳一世始祖。諱政公。繼及東湖祖。諱君奭。謚遇庵公。派下六世孫。諱宜茂公。明正統開庠生。居漳為本房始祖。几三十一世。其絡接續。無缺斯休。是其源雖遠。其序不紊。而海波震動。則揚揚而弗己也哉。我朝空鼎,仍再鳩集。而祖宗坵墓。紀載遺址。後雖有作者。亦烏從而知之哉。今宜茂公派下。至余凡十一世矣。其譜冊參互考訂。欲知所自。披卷一覽。宛然如祖宗之在目也。余序之。又推始祖之所自出者。其記載參詳。考備細玩。而貫珠相聯。可譜謂人之有譜者。不揣固陋。姑記之耳。清嘉慶拾參年戊辰八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裔孫高柱修錄拜撰併書」


 


陳姓家族,「福建漳州漳浦縣赤湖十五都東溪社」之「昭穆」:


(祖先字輩)道業正均德,光思敦君國,科文士克榮,日勝敬聖作,秉常長啟泰,家級慶裕擴。


(再易字蜚)錦水榮光增瑞世,丹山儀宇報文明。


(後繼字輩)崇德象賢文若武雲龍變耀,孝先尊祖邇如遐汗馬輝煌。


 


聲揚公派下子孫(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縣赤湖十五都東溪社)渡海於道光初年約1822年定居彰化內灣。

族譜上註記1822年遷台,如果無誤,雖沒有很明確指出來台祖,但可以推算出;祖譜上各代祖先生於何時,卒於何時,葬於何處都有紀錄,以此不難推算出。


當初以為來台祖為聲揚公(十三世),但族譜上記載著葬於若蘆山下月眉池尾(此為福建漳州),一直到十九世時瑞興公葬於彰邑東螺東(束?)堡二八水庄路。「二八水庄」應該就是現在的二水吧?


瑞興公生於乾隆已亥年(西元1784),卒於咸豐七年(西元1858)。


 


廟上的匾額,隱藏著歷史變遷的故事。



 


陳氏祖廟匾額上記載著明治庚戌(ㄒㄩ)年, 為西元1910年清朝宣統二年,「崇禮堂」牌匾上的日期亦是明治庚戌年,祖廟應該落成於此時。



「五代傳翁」,大正六年(1917年)民國6年。


「高文及第」,昭和丁丑年(昭和12年)1937年 民國26年。




 


大中華民國37年仲冬 陸軍少將 監察院監察委員兼閩台區監察委員行署委員 陳達元 立


大中華民國37年仲冬 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漳平縣縣長 陳志謨 敬立



大中華民國37年仲冬, 行憲第一屆監察院監察委員 陳慶華 立。



大中華民國37年仲冬,第一屆國民大會商業團體 國民代表 陳反 立。



祖譜上詳細記載祭祀的禮儀與細節,後代子孫遵從古禮祭祀。有國樂現場演奏。






居二水的子孫行跪拜禮。


 


旁邊排放的祭品。時代改變,祭品也不再是大魚大肉。


上香。


獻酒。


主祭者為叔公之長子。



燒祭文。



酹(ㄌㄟˋ)酒。儀式結束。




關於彰化縣田中鎮之陳氏家廟有三座:「崇德堂」、「崇禮堂」、「餘慶堂」


資料來源:彰化縣田中鎮陳氏家廟「崇德堂」報請搶修及勘查報告。


陳氏家族的昭穆。資料來源:http://blog.xuite.net/sega5188/chen/892272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