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難得放晴了,今天太陽公公會招喚蝴蝶和我們一起遊賞春天的芝山岩。飛舞的蝴蝶是林柏昌老師的最愛,老師不吝嗇的將它的最愛一一的介紹給我們認識。老師不知什麼時候變出一支大捕蝶網,只見他對準花間的蝴蝶一揮,網內就有一隻蝴蝶在裡面振翅。老師輕輕的夾住了它的雙翅,讓我們看清楚它的 模樣。這隻蝴蝶擁有水藍色纖細的斑紋,後翅翅緣有兩排或大或小的點點圓斑,翅面黑褐色,後翅腹面有一塊更深的色塊,上面有耳狀突起,烏黑色的胸部上面有點點白斑;老師拿出圖鑑,讓我們找找看,它是誰呢?,

原來它是小紋青斑蝶。冬天它和紫斑蝶一樣會南下度冬,它主要度冬地點是在台東,老師曾觀察到約1、2月它們才會進到度冬的蝴蝶谷,是最晚進入的蝴蝶,進入後會停棲在樹冠約6~8公尺的地方聚成圓球狀,天冷它們不愛動,所以老師做標記時,網下一球就有兩百多隻的蝴蝶,蝶會曾經統計:做標放的斑蝶中以小紋青斑蝶再次被捕獲的數量最多,今年他們已經在台北捕獲台東標放的小紋青斑蝶了。




 


老師捉到的這隻小紋青斑蝶是公的,後翅有耳狀突起的性斑外,還有一對能夠分泌性費洛蒙的器官-毛筆器,毛筆器是褐色的管狀物,上面佈滿長毛,平時收縮在腹部尾端的腹腔內,求偶時會翻出釋放性費洛蒙氣味以吸引母蝶,毛筆器除了求偶時會向外翻出外,被捕捉時也會外翻,主要是為了驅敵威嚇(這隻可憐的小紋已經翻了好幾次,還是沒嚇跑我們,反而我們對它會伸出的毛筆器感興趣,一直看它表演)。


為了怕它被捉到時受到驚嚇,翅膀會亂揮動以致受傷,所以捉住的方式是前後翅都必須夾住,斑蝶類的鱗粉不容易脫落,所以捉住它們的翅膀不會造成脫落。老師輕輕的把它放在手掌上,它一動也不動,像嚇昏似的,但沒多久就看它揮動翅膀,飄然飛去,原來斑蝶遇到險境也是會「裝死」的。



老師又「撈」到一隻小紫斑蝶,一樣吐出一對淡黃色毛筆器威嚇我們,它是四種紫斑蝶中最小的,其他三種為:端紫斑蝶、斯氏紫斑蝶、圓翅紫斑蝶。


這四種斑蝶辨認口訣:小紫點一點, 圓翅兩邊點 ,斯氏有三點 ,端紫亂亂點 。


被「倒頭栽」的小紫斑蝶外翻出它的毛筆器,就是要嚇我們。它那淺黃色的絨球可是公蝶專有的。



母蝶是沒有毛筆器的,母蝶的腹部末端有兩截黃色的洩殖孔,小孔是排泄孔,較大的是生殖孔,這隻已交配過,孔已被堵塞起來,上面還可看到有1、2根毛,如果未交配的新鮮個體,就會有一個洞的感覺。母蝶的翅色比公蝶淺,就像退色一般,但老化的公蝶也會有退色的感覺。



這兩天剛巧有報導紫斑蝶集體北返,高速公路封了外線道讓路給紫斑蝶當蝶道,一分鐘約有400隻蝴蝶經過的消息,為了研究紫斑蝶遷移的路線,蝶會有做標放,如果拍攝到翅膀上有黑色油性墨水註記數字的斑蝶,請通知蝶會,透過他們的研究,我們才可以解開紫斑蝶未知的部份。




 


草地上種植了園藝種的「粉萼鼠尾草」,和薰衣草有幾分相似,一排的藍紫色的總狀花序,吸引著白色粉蝶在其間飛舞,深色的花海把白色的蝴蝶襯托得更加輕盈曼妙。


這種叫紋白蝶的似乎在春天時特別的多,野外、菜園都可看見它們的身影。其實在1960年代,紋白蝶在台灣是很稀少的,甚至曾經被人高價收購過,現在成為普遍種,推測是隨著蔬菜一起進來台灣;紋白蝶幼蟲的食草是十字花科的植物,而我們食用的蔬菜很多都是十字花科,如:花椰菜、小白菜、大頭菜、高麗菜、芥藍菜.....等等都是,所以紋白蝶也是種菜人頭痛的「食客」。


 


網子裡的這隻,前翅後翅背面外緣都有黑色斑紋的叫做「台灣紋白蝶」,雖然它的幼蟲也喜歡十字花科的植物,但是它比較喜歡野外的品種,如:葶藶、小團扇薺、細葉碎米薺...等。


在草地上有時可以看見台灣紋白蝶母蝶腹部彎彎的似乎在產卵,老師告訴我們台灣紋白蝶的的腳上有嗅覺器官,停下來觸碰就可知道是否是它小寶寶的食物,如果不是,雖然它的腹部彎起來並不一定會產卵的。



我們沿著惠濟宮牌樓邊的木棧道前行,山壁邊長滿了綠色植物,底層處除了蕨類外,還有一些的小苗:無患子、粗糠柴、大葉釣樟、樹杞、軟毛柿.....等都很常發現。抬頭可以發現我們正處在茂密的樹林之間,走在其中感覺很涼爽。


老師在這棵植物前停下來,讓我們看看它的葉子,猜猜它是誰?透漏一點線索給我們,芸香科的植物。油亮的葉面,葉緣略波浪,全緣,互生。老師看我們猜不出來,直接公佈答案,山桔又名石苓舅。喔!原來是石苓舅,曾經在象山看過果實,粉紅色透明的小果像果凍一般的晶瑩剔透,非常可愛,不結果就不認得它了。老師說葉片有單葉,也有複葉,生長點有褐色毛,它是「姬黑星小灰蝶」唯一的食草,小灰蝶媽媽會把卵產在生長點附近,幼蟲常在葉背,我們翻動時要特別小心,別傷了它們。




這隻就是姬黑星小灰蝶。翅腹面灰白色,後翅前緣有一枚圓形的黑點,生活在樹林較陰暗的環境裡,飛行緩慢。



在盤龍木葉背上老師發現一個類似蛹的東西,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小紫斑蝶的幼蟲,好不容易長大了卻又被寄生蜂寄生,寄生蜂產卵在幼蟲體內,卵孵化後取食寄主為食,成熟後爬出體外結繭化蛹,被寄生的蟲體最後只有走上死亡路途。好殘酷的生存方式!





一隻石牆蝶綠色的幼蟲在大葉雀榕上,被眼尖的同學發現。石牆蝶幼蟲食草是桑科榕屬的植物,終齡幼蟲頭頂有一對外彎的角狀突,第2、8體節背面各有一枚刺狀棘突,末端黑色,各齡期體色都不一樣。這隻已是終齡,快化蛹了。


石牆蝶的蛹屬於垂蛹,頭部向下。斑蝶、蛺蝶、環蚊蝶都屬於「垂蛹」。


鳳蝶、粉蝶、小灰蝶、弄蝶屬於「帶蛹」(有一條帶子繞過蛹體,頭朝上)。


石牆蝶的蛹。



石牆蝶的成蟲,斑紋網狀如地圖又稱地圖蝶,常在溪邊或潮濕的地面吸水,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。



光葉水菊當初是水族館引進的水生植物,它可以沉在水中生長, 栽培又容易,後來發現對斑蝶類蝴蝶來說, 具有致命吸引力,所以現在被廣泛的栽培,成為蜜源植物。這裡的水池就有一大片的光葉水菊,小紫斑蝶&端紫斑蝶飛舞在其中,小白花上面可看見停了好幾隻斑蝶。又是一個「撈」蝴蝶的好地方。



才靠近水池就聽到黑框蟾蜍的叫聲此起彼落,現在是它們的求偶期,把一個小小的池子弄得熱鬧非凡,池子裡一對蟾蜍在水裡跳舞,表演雙人水中芭蕾。



遠遠就聽到前面的同學驚叫的聲音,原來是路邊的竹叢裡密佈著「姬紅椿象」,有大有小,層層疊疊的聚在一起,數量一多看起來會起雞皮疙瘩。它們從何而來,為何會在竹叢裡?正上方就是台灣欒樹,是從上面掉落的嗎?


姬紅椿象指的應該是「大紅姬緣椿象」屬於姬緣椿科,紅姬緣椿象成蟲的壽命不長,卵到成蟲約一個多月,成蟲約兩個月左右,牠沒有一般椿象用來驅敵的臭腺,活動時有群聚的特性,繁殖季節常見成蟲和若蟲群集於路邊的行道樹;喜歡吸食樹液&花蜜,尤其是棕櫚科植物&台灣欒樹,也有少部分是雜食性的。雖會吸食樹液但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,所以不屬於害蟲,群聚的特性也常成為鳥類的美食。



「芝山文化生態綠園」位於陽明醫院對面,原是軍事情報局彈藥庫,後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民國91年起陸續整修園內建物,並規劃為教育展示、休閒遊憩空間,現由台北市野鳥學會管理處經營。於民國94年12月31日正式開放。是一個結合考古遺址、古蹟、動植物棲地等文化生態複合場所,入園有專人導覽解說,全票50元,優待票30元。



台灣低海拔有兩種忍冬科植物:1.長在海濱向陽的「金銀花」(毛忍冬)葉片很毛。2.偏山區生長的「裡白忍冬」(紅腺忍冬、紅星金銀花)葉子不似金銀花那麼毛,葉子也較狹長。


收費亭長滿了爬藤類的金銀花,花初開時是白色,後期轉為黃色,因一叢叢的花有黃色&白色所以又叫金銀花。台灣星三線蝶&紫單帶蛺蝶幼蟲是吃忍冬的,老師要我們找找幼蟲,我們已經有點知道找蟲的訣竅,就是找被蟲咬過的葉子,尤其是葉肉被吃前端剩一根主脈的地方。哈哈!真的找到了,仔細看喲!一隻幼蟲正在吃它切下來的葉肉喔!



 


這隻在收費亭網到的蝴蝶就是台灣星三線蝶,下翅腹面靠近基部的地方有5枚黑色的小斑點是辨識的特點。幼蟲寄主忍冬科的金銀花,成蟲喜歡訪花吸蜜,為三線蝶中常見的種類。


又看見一隻毛毛蟲,顏色鮮豔還蠻可愛的,但它是榕透翅毒蛾寶寶,摸不得的,雌蛾黃白色,雄蛾灰黑色,雄蛾翅膀透明,榕透翅毒蛾是以雄蛾型態命名。(請參照榕透翅毒蛾篇)




可憐的大頭菜,葉子已被啃得精光,還可看見一隻紋白蝶的蛹。難怪農人對它恨得牙癢癢的。紋白蝶的蛹體背方中央有一條黃色的縱稜,體背具黑色的斑點排列。 


紋白蝶的幼蟲也就是「菜蟲」,專和我們人類搶菜吃。



 


黑星弄蝶正微張翅膀曬太陽,前翅有數個白斑,後翅腹面有有5~6個黑點(這是辨認的特徵),寄主植物為棕梠科植物如:山棕、檳榔、觀音棕竹、黃藤、蒲葵....等。


 


在歐蔓的葉背發現一顆綠色的垂蛹,上面一排橫向黑色斑點,下面有兩個小黑斑,像極了兩個小眼睛,查了老師帶來的圖鑑,是吃歐蔓的琉球青斑蝶的蛹,和老師帶來的蛹很像,但老師的蛹略小,而且有很多銀色小斑點。


這個蛹是老師帶來的,上面橫向的斑點有三排,下面有許多銀色的小斑點,它是姬小紋青斑蝶的蛹,六種青斑蝶中它的體型最小,成蟲翅膀腹面的線條較寬大,而且偏白色,又稱絹斑蝶。



這隻把冇骨消葉子幾乎啃光的幼蟲,既不是蝶,也不是蛾,它是葉蜂的小寶寶,有六~八對腹足喔!


典型的蝶蛾類幼蟲腹足只有 四對。




看到一隻小瓢蟲,有黃色的斑,數一數,前面排列4個黃斑,後面兩個黃斑共6顆,所以叫六星瓢蟲。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都可見其蹤跡,為常見的種類, 成蟲、幼蟲皆以蚜蟲為食。


一進入芝山岩展示舘,首先看到一個1:200的芝山岩立體模型圖,可以看看今天走過的路線。展示舘一角還有專櫃販賣部,販賣許多關於自然生態的CD、書籍.....等等。


 


離開展示館時在欄杆上發現一隻大竹節蟲,查了嘎嘎網站可能是「台北長肛竹節蟲」。


一隻很小的熱帶塵蛛(金蛛科塵蛛屬),鮮豔的顏色吸引了我,背部有兩個黑點像一個臉譜,背部中央有一條寬紅褐色的縱帶,像紅鼻子一般,網上掛著包裹的獵物。


今天雖然是個放晴的天氣,但昨天陰濕的天氣影響了今天的蝶況,且今天走的路線是屬於較陰暗的林子,如果是在山頂開闊地方,蛺蝶科的蝴蝶會較多,雖然今天沒有看見許多蝴蝶在林間飛舞,但我們學到了如何利用食草找蟲,也認識美麗的蛹,還有蝴蝶生活的環境,我期待下回更精采的蝴蝶課程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菊子 的頭像
    菊子

    碧蘿山居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