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我們從馬偕街,過天橋,沿著山坡往上走,看到淡水文化國小,左轉往前,一條幽靜的長巷,一邊的圍牆上半部有著紅色摟空的牆面,鳳凰木美麗細緻的羽狀葉在圍牆內伸了出來,上頭還有火紅的花朵,映著藍天。


走到門口,一棟有著三角紅斜屋頂,白色拱型迴廊的典雅歐式建築出現在眼前,門柱上寫著「小白宮」。(小白宮的地址為真理街15號。)


資料上寫著:小白宮是清朝時期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;建於1870年,因為建築主體為白色,所以有「小白宮」之稱。


小白宮建築為西班牙白堊迴廊式建築,屬於殖民地式建築。殖民地式建築之特徵為:抬高地基、四周有迴廊之涼臺、落地窗、煙囪等等。



進到裡面,一個老式郵筒立在旁邊,不知是否以前使用的郵筒,重新上漆,寫上文字。小時候沒有電腦,同學朋友連絡都靠信件,現在的孩子可能很少到郵筒寄信了。



看看這拱型的白色迴廊多漂亮。迴廊每一扇門窗上,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,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之用。



拱型的迴廊往外望,淡水河&觀音山一覽無遺。



小白宮主體建築地基用紅磚及石材砌成基座,建築體地基抬高約三呎 ,外側周圍留有通風口可防潮。



今天是淡水的古蹟日,窗外正在蓋闖關戳章。


文建會發起的「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」是響應法國在1984年發起的「古蹟日」活動,每年選在9月的第三週週末辦理相關活動,鼓勵民眾到身邊的古蹟走走,體認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重要。



室內有一些相片展示,有一面寫著「小白宮搶救行動」的是由:隨著時代的變遷,官邸已日漸荒廢,在1996年曾一度被報廢,準備拆除興建海關員工宿舍,遂引起地方人士、團體、學者的注意,發起「小白宮搶救行動」,認為此官邸具有歷史意義,且在建築上也有其獨特的價值,應加以維護保存,獲內政部回應,於民國八十六(1997)年,定為第三級古蹟,定名為「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」。






這裡有許多棵大樹,也許存在許久了,這棵就在迴廊旁邊,猜猜是什麼樹?老師有提示,小時候有長刺喔!,看這互生的葉子類似九芎葉片大小,有刺的,大概就是大風子科的魯花樹了,不過還真不曾看過這麼「粗皮」的魯花樹,果真是一棵「老」樹。虎山的魯花樹和這棵比起來還真「幼齒」。




這棵上半部爬滿了伏石蕨的又是什麼呢?



看看這個掌狀複葉,有3~5枚,頂小葉最大,基部兩片小葉最小且無柄,葉對生,小枝四棱形,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「薄姜木」。(不過薄姜木最大特徵是莖幹像一條扭過的毛巾,這棵怎麼都看不出像扭過的毛巾。)


台灣諺語有「一樟、二瓊、三埔姜、四苦練,芭樂頭無錄用」,代表埔姜被先民利用度還蠻高的。「山埔姜」就是「薄姜木」, 材質堅硬,耐腐朽,為建築用材。





這個石頭地板有什麼特殊嗎?老師要我們注意它上頭的小孔,這是澎湖的玄武岩。

玄武岩是岩漿噴發後,熔岩冷卻而成的一種火山岩,當熔岩覆蓋地表時,由於含有空氣或水氣,在冷卻後會形成氣孔,是一種黑色(或深灰色)含有鐵質的岩石。




小白宮後面有一大片草皮,一棟同樣是紅瓦白牆的建築物,和主建築一樣有著拱型迴廊,那是……洗手間。






我們就在大樹底下乘涼,在三級古蹟裡享受難得的悠閒。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