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課程:大溝溪&碧湖步道


導覽老師:葉淑蓮老師


集合地點:捷運大湖公園站1號出口


集合時間:早上830




這次集合的時間略微提早了些,準時到達時,老師&同學大多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,昨天的一場雨,沒有影響同學上課的興致。


台北市的行道樹,大多種植得整整齊齊的,捷運站旁,老師先介紹旁邊的行道樹-「烏桕」,現在大多數人注意烏桕,並非它可作為黑色染料,而是在夏天時,烏桕上可以看見從前屬於台灣保育類,但現在因為無採擷壓力,被除名的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蟲 」,因為頭部有長長的棒狀隆起,前端球形,像提了ㄧ盞燈,所以此類白蠟蟲,歸到「提燈蟲族」,那是一種奇特而美麗的昆蟲。
在排水溝上一棵「島榕」
,從橋邊長了上來,公園處不會把樹種在水溝邊吧?那是小鳥的傑作,小鳥啄食榕樹的種子,經過小鳥腸胃的消化,種子排洩出來後,很容易就發芽,小鳥四處飛,所以就在高處或屋牆上也可以發現榕樹了。不過榕樹的根會在細縫四處鑽,久了恐怕會破壞建築體。



在國宅前,花圃綠地空間幾棵大樹正結著果,葉片像油桐花的大小,有著長長的葉柄,拾起掉在地上的黃葉,葉柄基部有兩個腺體。
老師介紹這個外來種的植物叫做「石栗」,屬於大戟科,和油桐花同一科,但是
石栗是石栗屬,油桐花是油桐屬。
石栗的果實很特別,果實乾裂後,可看見裡面有灰霉色外種皮的種子,敲敲看,木質化的種皮像石頭ㄧ樣堅硬,把霉灰色的表層磨去,裡面的種皮是亮黑色的。石栗的果實含有豐富的油份,可作為工業用油


石栗旁邊還有這棵正結著果實的「珊瑚樹」,珊瑚樹是忍冬科莢迷屬,它的果實成熟會變成深紅色,晶瑩剔透,很漂亮,但是揉揉它的葉子,有ㄧ股臭臭刺鼻的味道,有人認為像硫磺味,我覺得像塑膠燃燒的味道。
厚厚的葉片,富含水分,可做防火樹
,且抗風,耐污染很適合做行道樹,但台北市除了當庭園樹外,很少在人行道或分隔島看到。


大湖國小前的壁畫。


大湖國小前的地磚,那是渡邊氏長吻白蠟蟲的畫像。表示這個學校也很重視生態教育。



大湖國小前的行道樹,並不是單一樹種,有開紫花的大花紫葳(千屈菜科)、樹皮呈雲狀剝落的光臘樹(木犀科)、花開如火的火焰木(紫葳科)、又名重陽木的茄冬樹(大戟科),還有層層樹皮被剝落得乾淨的白千層(桃金孃科)。
光臘樹因為樹材具有蠟油的光澤,且顏色較白,所以
又稱白雞油。
其它叫作雞油的樹木有:
台灣櫸----雞油。
榔榆------紅雞油

至於也叫做剝皮樹的白千層,真的有同學小時候拿它潔白的樹皮當橡皮擦使用。

看哪!樹上有蟲呢!老師說它是漂亮的「茄冬斑蛾」小朋友,終齡時,顏色會變成紅色。樹上這兩隻,一大ㄧ小是年齡不同的幼蟲,寄主植物就是茄冬樹(曾看過滿樹肥肥的幼蟲,吃太飽了,還會從樹上滴滴答答的掉下來,好~~~~嚇人呀!)。
回來翻出成蟲的相片,黑色的上翅,和黑鳳蝶的翅膀顏色ㄧ樣,它還有ㄧ個名字叫做「鳳斑蛾」,個人認為成蟲漂亮多了。




走到大湖山莊底,老師在涼亭大略介紹了大溝溪整治的經過:大溝溪原名圓覺小溪,因為都市的發展,附近土地陸續興建住宅,道路的開發,佔去大部水路,我們走進來的的柏油路底下,即是原先的排水道,後來被加蓋成道路。當颱風、豪雨來臨時,大溝溪的排水箱涵因為淤積和垃圾阻塞,無法宣洩大量的洪水,所以86年溫妮颱風來襲,造成大湖山莊居民嚴重生命&財產的損失,政府為解決水患,於是徵收土地,以近自然工法,整治大溝溪,除了解決內湖淹水的問題外,還將其打造成ㄧ個悠閒親水的空間,維護其溪溝生態的景觀。



排水涵洞。


大溝溪邊坡以石頭護坡,石頭間的細縫,可以讓植物生長,生物躲藏,大雨來臨時,鄰近的農地也可避免因雨水沖刷造成崩塌


這個區域為「調洪沉沙池」,在颱風和大雨時可暫存山區洪水,及攔截泥沙。


調洪沉沙池過多的雨水,可藉由箱涵引導至大湖公園排放,避免溢流


做為調洪沉沙池的凹處土地,雖被鋪上了草皮,景觀看起來碧綠單調,但是野草頑強的生命力豈是容易屈服的,它們還是ㄧ點一點回到它們的土地上。
在這裡發現2007發表的新歸化植物-「沼生金鈕扣」,剛看時葉子很像粗毛小米菊,但是舌狀花是黃色,喜歡生長在低漥潮濕的地方。



溪邊的步道邊,ㄧ隻黑鳳蝶和兩隻有著漂亮藍色翅膀的小灰蝶,是在吸食濕地中的礦物質,還是那一攤白色的動物排泄物呢?可能都有吧!看顏色,它們都是雄性的,印象裡部分年輕的雄性蝴蝶為達到性成熟,必需吸收大量的礦物質,所以會在溪邊吸水,尤其是特定種類的鳳蝶科、部分種類的小灰蝶科&粉蝶。
黑鳳蝶是屬於無尾突的鳳蝶,和無尾型的大鳳蝶公蝶如何分辨呢?
大鳳蝶:腹面前翅基部有橘紅色斑紋,後翅背面看起來是藍灰色,肛角無斑紋。
黑鳳蝶:
腹面前翅基部無斑紋,後翅背面黑色,肛角有橘色圓型斑
黑鳳蝶公的後翅背部前縁有一條白色橫斑,停歇時會被前翅遮住,在揮動翅膀飛翔時,可清楚看見白色斑



這隻小灰蝶卯足了勁吸水,完全不理會我們從旁經過。回來查了這隻貪吃的小灰蝶,就是台灣琉璃小灰蝶的公蝶,背部翅膀藍色部分接近翅縁了。


溪旁的水麻正結滿了橘色的果實,果實脆脆的,有些許的甜味,水麻也是黃三線蝶&姬黃三線蝶的食草。
水麻是蕁麻科的,葉背銀白色,葉片狹長,互生,喜歡生長在
溪谷或森林邊緣潮濕的地方。


許多斑蝶在溪裡的光葉水菊上頭飛舞,吸引同學駐足欣賞。


光葉水菊因為能在水中生長,且栽培容易,水族業引進做為水族造景,光葉水菊也是蜜源植物,尤其它的白色頭花特別吸引斑蝶造訪,許多地方都會刻意種植。
但是光葉水菊的美味宛斑蝶的嗎啡,有光葉水菊的地方,斑蝶就不願再造訪其他花朵,排擠掉其他植物授粉的機會,造成植物種類數量的銳減,強勢物種也會侵佔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,這也是為什麼「外來種」會帶來台灣生態危機的原因。
不過,物種的減少,最大的問題還是棲地的破壞,而這個破壞最大的元兇還是人類


樹幹上吊著的是什麼呢?不是釣鐘姬蛛的巢,是避債蛾的家,避債蛾是蓑蛾科,因為欠人家錢,所以躲在裡面不敢見人,只有在沒人時才探頭探腦,把頭伸出來進食。(嘿嘿!會欠債躲債的好像只有你們「人類」這個物種吧!)
避債蛾的幼蟲期&雌蟲是在巢裡度過,雌蟲沒有翅膀,沒有腳,也沒有口器,所以不會進食,雌蟲的任務只為傳宗接代,任務完成就歸西了。


香蕉樹上的台灣盾蝸牛。今天遇到不少呢!
台灣盾蝸牛是扁蝸牛科盾蝸牛屬,最大的特徵是殼周縁有ㄧ圈毛,台灣會長毛的蝸牛裡,台灣盾蝸牛是最常見的,分布在北部和東半部中低海拔闊葉林



煙管蝸牛具有長紡錘的殼形,有點像「燒酒螺」,它的殼口形似煙管口,因此得名「煙管蝸牛」。
煙管蝸牛是蝸牛界的大家族,全世界約有3千種左右,台灣產已發表的約有49種。


這隻是斯文豪氏大蝸牛的小朋友,外殼看起來還很軟,但是它從小身上就密佈黃褐色疣突,空隙間看起來水水的,還是很容易認的。
它是台灣原生種的蝸牛裡,體型最大的,這隻是小朋友,所以還很迷你,它還可以大~再大~

斯文豪氏大蝸牛是扁蝸牛科大蝸牛屬。


馬鞭草科的杜虹花,呈二岐聚繖花序,又小又密的紫色花兒上有著鮮黃色的花藥,非常漂亮。它有個俗稱「毛將軍」,看名字就知道它身上有不少毛,(但是最毛的是它的兄弟「鬼紫珠」。)
杜虹花也是中藥材,聽說能清血去瘀,補腎滋水,能治神經痛、風濕症



杜虹花還有ㄧ個名字叫做「台灣紫珠」,它的核果小球形,熟時紫色,可當花材。台灣紫珠偶而也可看見開白色花,結白色果的,在臥龍街富陽公園入口處就有ㄧ祩。


在杜虹花的葉面上,我們找到了這個身上背著乾枯褐黑色東西的昆蟲,老師說是「二星龜金花蟲」,寄主植物就是杜虹花。乾枯褐黑色的東東,是它蛻下來的皮,這裡可以看見「蛹」和「幼蟲」,它們背後都覆蓋著舊皮,老師不指出來還分不清哪個是蛹,哪個是幼蟲。不過幼蟲很有趣,當我們騷擾它時,它的舊皮會像蓋子掀開來,哈哈!它的真面目就露出來了。



把以前在杜虹花拍的「二星龜金花蟲」的成蟲找出來。它的外殼像不像烏龜殼的形狀?


在附近的雀榕葉面上找到這個,它也是金花蟲的一種,因為黃色的胸部背板上有四個黑點,所以叫做「榕四星金花蟲」。寄主植物就是榕科植物,數量還蠻多的


葉子上還有這隻蜘蛛在休息,之前看到ㄧ隻在捲起的葉片裡,太靠近它,把它給嚇跑了。
這個是「茶色姬鬼蛛」,是很常見的金蛛科蜘蛛,身上灰褐色,並不出色,但是有些個體卻可愛得不得了,八隻腳合併成四隻腳,加上腹部的斑點,就像一隻可愛的狐狸。



這隻可能是「黃姬鬼蛛」,但是嘎嘎昆蟲網上說它白天會收網,可是我們遇見它時,它正在它的網上面,它捉到一隻昆蟲。
部份蜘蛛會回收舊網,把舊網的絲吃下肚,成為製新絲的原料。



老師在雀榕葉子背面翻找前ㄧ天看到的石牆蝶蛹,但是遍尋不到,卻在上幹上發現一個被寄生過的蛹,正常石牆蝶的蛹形狀是像捲曲的枯葉。
石牆蝶是蛺蝶科,
蛺蝶科的蛹屬於「垂蛹」。


石牆蝶的成蟲翅膀上的紋路錯綜複雜,就像地圖上標示的道路,所以也叫做「地圖蝶」。
幼蟲的
食草為桑科榕屬植物,成蟲除了訪花外,也喜歡吸食鳥糞汁液、樹液、腐果&水。


同學圍在那裡,發現什麼寶貝?


哇!漂亮呢!閃亮亮的蛹,是誰的蛹呢?在桂花的葉背,不過蝴蝶幼蟲要化蛹時會趴趴走,不見得會在食草上化蛹。
「垂蛹」是屬於蛺蝶科的蝴蝶,有金屬色的亮光,是斑蝶的,蛹的紋路為不規則條狀,屬於紫斑蝶的,這個可能是圓翅紫斑蝶的蛹。



蝴蝶裡最不像蝴蝶的,大概要算是弄蝶科的蝴蝶,它的觸角末端澎大處,還會延伸出彎鉤,翅膀顏色幾乎都很樸素,大部分以褐色系為主,少部分種類以黑色和白色為主要顏色。
弄蝶科的飛翔速度很快,體型大部分都不大,但是它們訪花停留的時間頗長,也是容易觀察的蝴蝶。
這隻是狹翅弄蝶,停留時翅膀大多是夾緊的,腹面翅膀可看見數個有黑色細框的白色斑點。


這隻大頭寶寶也是蝴蝶的幼蟲,我們以食草來追查它的身分,玉蘭花是屬於木蘭科的木本植物,很幸運的以木蘭科植物為食草的蝴蝶,只有青斑鳳蝶&綠斑鳳蝶,綠斑鳳蝶北部並沒有分佈,所以它是青斑鳳蝶的寶寶


在裡白葉薯榔的葉片上,老師發現一個對折的葉苞,會啃咬葉片對折做葉苞的蝴蝶,可以確定是弄蝶科的。
如何確定蟲巢裡的是蝴蝶幼蟲或蛾類幼蟲呢?蝴蝶的幼蟲習慣把腹部伸出蟲巢外排便,所以蟲巢非常乾淨,反觀蛾類的幼蟲,習慣不好,ㄧ個巢裡常常堆積一堆的糞便。
裡白葉薯榔為食草的弄蝶有白裙弄蝶&玉帶弄蝶,白裙弄蝶的幼蟲頭部是紅色的,玉帶弄蝶的是黑色的。這隻是玉帶弄蝶的寶寶。


蕁麻科的植物在潮濕的環境大抵都可以看見,除了剛才看見葉互生的水麻,還有這有長長花穗,葉對生的密花苧麻,屬於常綠灌木。


溪溝旁還有這個二回羽狀複葉,白色頭狀花序的「銀合歡」,銀合歡是豆科含羞草亞科合歡屬,原產於中南美洲,生長快速的外來植物。
民國63年為了水土保持&提供造紙原料而引進,當時台塑集團為
造紙,在恆春半島大量栽種,後來因獲利不佳,而放棄造紙業務,銀合歡就任其自生自滅,但因其種子繁殖力強,樹根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毒素,又無天敵,在台灣造成氾濫,因而對台灣原生種植物造成生存上的危機,為惡性入侵物種之ㄧ,雖然政府強力清除,效果卻不佳。


大溝溪的蜻蜓生態非常豐富,豆娘&蜻蜓常在植物上停棲。
「豆娘」是蜻蜓目均翅亞目的通稱,身體一般都細長,偏中小型,停棲時雙翅豎立在背後,複眼在頭的兩側,像古時小ㄚ頭的髮髻。
均翅亞目的「均翅」,意思就是前後翅外型大小相似,翅膀有柄狀構造


蜻蜓目不均翅亞目就是俗稱的「蜻蜓」,前後翅外型大小並不同。ㄧ般來說蜻蜓的外型較粗壯,偏中大型,而且複眼緊密相鄰或者分開的距離不到一個複眼的寬度,停棲時雙翅會左右平攤,無柄的構造。


今天遇到的這兩隻蜻蜓,ㄧ隻腹部粉藍色,另一隻是金黃色,顏色完全不同,但是這兩隻都是金黃蜻蜓
很難想像它們是ㄧ家人,有些蜻蜓雌雄顏色會不同,
蜻蜓除了公母顏色的不同外,未熟、成熟&老熟顏色也會有所差異,只能以翅痣和翅基顏色來分辨了。
這隻是金黃蜻蜓雄性。



這隻是金黃蜻蜓雌性,大部分蜻蜓雌性的顏色偏向金黃色,那是大地的顏色,雌性因為身負繁衍後代的任務,金黃色屬於保護色,讓天敵不易發覺。


這隻是白斑素獵椿象的若蟲,若蟲和成蟲相類似,但是翅膀還未發育。




昆蟲大致上分成完全變態&不完全變態。
完全變態的過程為:卵-幼蟲-蛹-成蟲。
不完全變態為:卵-若蟲-成蟲。(少了蛹期。)
「幼蟲」會化蛹,且外型和成蟲完全不同,
如:鳳斑蛾的成蟲&幼蟲



「若蟲」不會化蛹,外型和成蟲相類似,如:林蝗的成蟲&若蟲

大溝溪除了昆蟲很有看頭,還有兩棲類的蛙類,老師手上拿的圖片是在大溝溪夜觀時拍的褐樹蛙,另ㄧ張圖片是兩隻一大ㄧ小的樹蛙抱接在一起,上面那隻體色為黃褐色較小,下面的那隻很大,很肥胖,顏色灰褐色,我們說小隻的抱錯對象了,老師說:沒抱錯,褐樹蛙雌雄體型差異很大的,小隻的是雄蛙,交配興奮時顏色會變成黃色。


蛙類的生殖行為和ㄧ般昆蟲&動物方式並不相同,蛙類因為沒有交配器官,所以是以抱接的方式,行體外受精。


今天要走碧湖步道,所以就不往圓覺瀑布方向走,我們左轉往葉氏祖廟方向前進。



坡邊的玉葉金花正開放著,玉葉是指它的萼片有ㄧ片會特化成葉片狀,顏色是白色的,所以稱「玉葉」,中間一小朵一小朵的黃色小花,就稱為「金花」,這叢並沒有「玉葉」構造,在北部的玉葉金花似乎不曾看到有「玉葉」,所以也有人稱北部沒有玉葉的為「台北玉葉金花」。


玉葉金花是茜草科,有對生的葉子和托葉。




這條路徑,頂上有大樹遮蔭,走來ㄧ點都不辛苦。


抬頭看看,這為我們撐傘的大樹,嫩枝、葉柄、葉脈密被褐紅色的毛,葉基楔形,背面13~18對的側脈很明顯,是筆羅子。


老師說筆羅子在內湖地區數量不少,之前在新店和美山也曾看過,但是只有零星幾棵。


筆羅子清風藤科的植物,葉型和薔薇科的山枇杷很像,但是筆羅子葉柄基部膨大,葉柄&葉背密被褐紅色的銹色毛。


筆羅子是大綠弄蝶&流星蛺蝶的食草,樹很高,要找它的幼蟲或蛹不容易,老師拿出蝴蝶圖鑑,讓我們看看流星蛺蝶的模樣。曾在劍南步道,同是清風藤科的山豬肉上看過大綠弄蝶,它的幼蟲很可愛。





路旁的串鼻龍葉面上,幾隻豆芫菁正在大快朵頤,它的頭部有鮮艷的紅色,翅鞘、觸角和各腳黑色。


豆芫菁身上有「芫菁素」的毒素,所以踩到豆芫菁,接觸到它的體液,皮膚會潰爛。


葉氏祖廟前的路旁,有ㄧ座石燈,有著改修紀念字樣,這座石燈建於西元1938年日據時期,葉氏祖廟舊祠原來在五常街,民國65年遷至此處,石燈亦一起遷來。




大溝溪的生態豐富,走到葉氏祖廟已耗去大半天,接下來我們要續行剛建好沒多久的碧湖步道,我們又會遇見些什麼呢?期待~~~~~~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菊子 的頭像
    菊子

    碧蘿山居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