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碧湖步道從葉氏祖廟附近的道路開始到內湖路36012弄,全長1.3公里,是台北市政府花費了3200萬,完成的一條自然步道。

 

從葉氏祖廟續往前走一點,左手邊有用木段作的意象牆面,往前即可看見ㄧ座仿礦坑隧道的入口,隧道口書寫著「新福本坑」,代表往日內湖曾有的ㄧ座礦坑,我們從這裡穿過。

 




礦坑隧道前的人工水池,粉色的睡蓮正盛開著。

 

池邊一對紅腹細蟌正連結著,上面的那隻是雄蟲,綠色的複眼,橘紅色的腹部,顏色很鮮豔,下面那隻雌蟲腹部的顏色偏向紅褐色。

 

交配時在上方的雄蟲會利用尾端的肛附器緊抓雌蟲的頸部,完成交配前的連結動作,雌蟲產卵時,雄蟲還是緊抓著雌蟲的頸部,護衛雌蟲產卵,但是它是為了確保有自己基因的受精卵能順利的產出。

 

蜻蜓和豆娘有搶親的行為,後到的雄蟲會把之前雄蟲的精子給挖出來,改放自己的精子。

 

 

隧道的另一端可看見運煤臺車兩台。


 

說明牌上提到「新福煤礦」的位置在大湖街131巷附近,並不是在此處。

 

 

 

雖然名為碧湖步道,但是沒有通到碧湖,而是往碧山路。

 

 

 

 

這棵樹真漂亮,猜猜看,竟然是軟毛柿,油亮的新葉看起來ㄧ層ㄧ層的。

 

軟毛柿為柿樹科,可當薪炭材,樹根、樹皮&果實也有藥用功能。因為樹幹特別黑,所以也稱「包公樹」。

 

 

 

台灣大戟科烏桕屬有兩種,ㄧ為台灣原生種的山桕也稱白桕,另一種是從大陸地區引進的烏桕,這兩種暱稱為三舅&五舅,所以今天我們在捷運站附近看到了五舅〈烏桕〉,現在也看到三舅〈山桕〉,三舅〈山桕〉年紀較大,樹幹長了一顆顆的瘤狀凸起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山紅柿是北部郊山普遍的樹種,葉子全縁,光看葉子不容易辨識,老師讓我們注意它的樹幹,鱗片狀黑色的樹幹是山紅柿最容易辨識的特徵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一段的階梯有三條,各用不同的材質鋪設,遊人可以選擇使用何種材質的階梯。有枕木花崗岩&紅磚材質。我選擇枕木材質往上走。

 

枕木&花崗岩材質。

 

 

花崗岩&紅磚材質。

 

 

 

 

這個除了花色,其他的部位真的很像紫背草,它是近年歸化在北部的「粉黃纓絨花」,菊科紫背草屬。同科屬的南部還有ㄧ種歸化種「纓絨花」花色是橘紅色,

 

 

 

 

老師說這個植物在軍艦岩&金面山都有分佈,葉縁有刺,屬於台灣原生種的珍稀植物。瞧半天,不像鼠刺,沒印象呢!老師只好解答,它的名字叫做「刺葉桂櫻」,喔!聽過,刺葉桂櫻在軍艦岩上課時素娟老師介紹過,但是只記得名字,特徵全不記得。

 

刺葉桂櫻為薔薇科櫻屬,和櫻花有親戚關係,但櫻花大都在春天開花,而刺葉桂櫻是在秋天開花,也就是秋天的櫻花。

 

刺葉桂櫻樹幹褐黑色也有橫向的皮孔,但是有時並不明顯,而且長大後的葉片並沒有刺,所以要辨識它並不是很容易,葉片搓揉後和墨點櫻桃ㄧ樣有杏仁味道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之前在台灣朴樹上拍攝過豹紋蝶&紅星斑蛺蝶的幼蟲,這類蛺蝶科的幼蟲特徵:1.頭上長角。 2.身上長刺。

 

這個在青剛櫟葉片上休息,頭上長角的小朋友,身體綠得真漂亮,有些像拍過的紅星斑蛺蝶幼蟲,但是背後的白斑&食草都不同。

 

老師後來傳來訊息,這是屬於中海拔的蝶種,食草為青剛櫟的黃斑蛺蝶(燦蛺蝶),又稱雌黑黃斑蛺蝶,雌雄翅面黃斑面積有所差異,雄蝶翅面的黃斑發達,雌蝶只在前翅翅基有ㄧ枚黃色斑紋,看起來較黑,所以叫做「雌黑黃斑蛺蝶」。

 

 

 

刺葉桂櫻旁,有ㄧ株正在開花的「密花五月茶」,密花五月茶有個「茶」字,茶科的嗎?老師說:NO,是大戟科五月茶屬,分布在台灣中北部低海拔,尤其北部低海拔郊區最多,屬於耐陰植物。

 

特徵:葉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互生,全縁,紙質,具托葉,雌雄異株,花期5~8月。

 

 

這是密花五月茶的雌花總狀花序,花小淺綠色,果為核果,具宿存花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杜英科的薯豆,滿樹的淡綠色花朵正盛開著,總狀花序腋生,它的花瓣縁沒有絲狀開裂,且葉柄兩端膨大,可以和它的兄弟「杜英」做區分。

 

杜英科的老葉掉落前會變紅,濃密的綠葉間,常可發現幾片紅葉。

 

 

 

 

碧湖步道遮蔭處不多,常常可感受太陽的威力。

 

 

 

 

在步道邊的山溝落葉堆裡,發現這個翅膀只到腹部ㄧ半的林蝗,身體的顏色和落葉很像,偏褐黑色系。蝗科都具有強而有力後腿,善於彈跳。

 

林蝗特徵:觸角末端白色,翅膀只達腹部ㄧ半。

 

 

 

 

這個「肚定」我們通稱為「攀木蜥蜴」,台灣的攀木蜥蜴有5種,北部常見的攀木蜥蜴有黃口攀蜥&斯文豪氏攀蜥。

 

斯文豪氏攀蜥成年的公蜥蜴背後有鬣鱗,像一隻小恐龍,體型較大;

 

黃口攀蜥成年公蜥蜴則在喉部有橘黃色斑塊,黃口攀蜥是台灣產的攀木蜥蜴裡體型最小的,嘴巴內側和舌頭是鮮黃色。

 

它們都會隨環境而改變顏色,這隻體側有黃色縱斑,應該是公蜥蜴,但是它不開口,無法知道它是誰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擬扁蛛的卵囊,雌蛛身長約1cm,有護卵行為,平時棲息在石縫和樹皮,不結網,晚上會出來覓食。(我們在樹幹上沒有發現任何蜘蛛。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現今在整治步道時,常聽得「自然工法」,讓植物、動物能有庇祐的地方,但是,這個用水泥把石牆封死,不留空隙,如何稱得上「自然工法」,只能待風雨帶來塵土,耐貧的植物,用它們堅毅的韌性,ㄧ點一點爬上這面石牆後,才稱得上「自然工法」吧!

 

 

 

 

 

太陽還真大,沒有大樹當傘,只好自己撐傘。


竹林邊,白條斑蔭蝶以倒掛的方式在竹葉下方停了下來,在另一側的老師看見它腹部舉起,在竹片下點了一下。

 

 

 

白條斑蔭蝶飛走後,翻開竹葉,ㄧ個小小清透的珍珠黏在上頭,白條斑蔭蝶產下的卵,剛出爐的喔!

 

白條斑蔭蝶是蛱蝶科,它的幼蟲的食草正是竹葉,成蟲也常在竹林附近活動。

 



老師拾起地面的枯葉,從中間撕開,裂痕成完整的鋸齒狀,半片葉子的形狀就像一把鋸子,它是誰呢?

 

 

 

 

原來是殼斗科的「赤皮」,赤皮葉片闊披針形,葉的前段邊緣有鋸齒,有明顯的芒尖。,葉面呈深綠色,葉背黃褐色,小枝密被黃褐色星狀毛。

 



 

赤皮的樹幹有很明顯的剝裂狀。

 

 

 

撿拾地面枯葉時,發現枯葉上美麗的蟲癭,像花兒模樣。

 

蟲癭是指植物組織受到「造癭昆蟲」刺激而產生的變異或擴增現象,不同的造癭昆蟲&不同的植物,所造的蟲癭形狀並不相同,欣賞蟲癭也是有趣的自然觀察

 

 

 

長尾栲?烏來柯?我被蟲癭迷住,沒注意聽老師介紹這棵樹,只記得這棵是殼斗科,殼斗科樹幹、枝條適合做農具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三角鱉,芸香科植物,三出複葉,葉紙質,平坦舒展,為大琉璃紋鳳蝶幼蟲食草。

 

 

裡白葉薯榔,薯蓣科,多年生藤本植物,塊根肥大,切開後肉為紅褐色,可做染料,葉片為玉帶弄蝶&白裙弄蝶的食草。

 

 

漆樹科的羅氏鹽膚木,樹上還有去年的果實,它的果實有鹹味,可以代替鹽來使用,原住民以往就是以它代鹽,所以它還有ㄧ個名字:山鹽青。

 

葉為一回羽狀複葉,屬於陽性物種,在崩蹋地和道路兩旁常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前面有ㄧ棵大樹,穿著綠衣裳,來看看上面有哪些植物?

 

 

 

 

這ㄧ叢是水龍骨科的「瓦葦」,中肋兩旁各有ㄧ排孢子囊群,水龍骨科是沒有孢膜的

 

 

 

和瓦葦長在一起,有著圓圓小小肥肥的葉片,沒看仔細以為是伏石蕨。

 

 

 

 

再看仔細,它會開花呢!不是蕨類。老師說是「風不動」,只知道拎壁龍也叫做「風不動」,但是這個葉子怎麼看都不像茜草科的拎壁龍。原來蘿摩科也有ㄧ個叫做「風不動」的植物,而且還是台灣特有種,又認識一種植物了。

 

來看看它的特徵:多年生的匍匐草本,葉長1~2cm,對生,先端鈍圓最先端凹頭,葉著生處有氣根,葉柄長約0.2~0.3cm,光滑無毛,花白色,小型,花冠筒狀5裂,莖節處生根,果實為蓇葖果。

 



沿著山麓鋪設的步道

 

步道出口在內湖路三段6012弄,由此約10分鐘可至大湖捷運站,我們在此分享步道的心得,今天的課程也在此結束,辛苦老師了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