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溝菜蕨-蹄蓋蕨科雙蓋蕨屬,是低海拔平野地區普遍常見的蕨類,植株高度可達一公尺,通常生長在田邊、溝渠邊、河岸等開闊的濕地環境,典型的葉片為二回羽狀複葉,傾向肉質狀,幼株的葉片為一回羽狀複葉。







在民俗植物區有一叢「過溝菜蕨」,也就是市場上販賣的「過貓」,當然賣的不是這一大片的葉子,這一把大葉子「相送」,恐怕還無人問津。這在攤子上擺的當然是還滿頭問號的嫩芽,鮮嫩可口,川燙過後,拌上調味料,打個生蛋,就是一道菜了。


在野外如何分辨能吃的蕨類呢?老師拿起孢子囊的圖鑑,先介紹什麼是雙蓋蕨。孢子囊群長在脈的兩側,孢膜開口背對背,就叫做雙蓋蕨,所謂「蓋」就是指「孢膜」覆蓋在孢子囊群上,在野外時看見雙蓋蕨屬的蕨類都是無毒可以吃的。線形的孢膜並不是每一個都是成對的,也會有單一出現的。


過溝菜蕨就是蹄蓋蕨科雙蓋蕨屬的蕨類,但是同樣是蹄蓋蕨科雙蓋蕨屬的蕨類有許多,過溝菜蕨的辨認特徵是什麼呢?


最大的特徵就是它擁有小毛蕨脈型的「賓士脈」特徵,賓士脈也叫做「人字脈」,即相鄰裂片之最基部小脈頂端連結,並由連接點延伸一條小脈指向缺刻處。過溝菜蕨有兩條以上之賓士脈,蹄蓋蕨科其他成員裡並無賓士脈之特徵,過溝菜蕨屬於異類。



小羽軸基部側脈彼此相連結,形成「小毛蕨脈型」-「賓士脈」或稱「人字脈」。



葉表之葉軸和羽軸上有「溝」而且相通。



資料來源:遠流出版社之「蕨類入門」


蹄蓋蕨科之檔案:


1. 蹄蓋蕨科主要由蹄蓋蕨&雙蓋蕨這兩群組成,蹄蓋蕨類幾乎在中高海拔,雙蓋蕨則分布在較低海拔。


2. 葉柄基部具有不透明、膜質之鱗片,往上通常光滑無鱗片。


3. 葉多為一回以上之羽狀複葉,葉軸略帶紫紅色


4. 葉表之葉軸&羽軸通常具有深縱溝,而且互通。


5. 葉脈游離,少部分有網狀脈或小毛蕨脈型。


6. 孢子囊群大多具有孢膜,大多形狀為長型長在葉背。


7. 蹄蓋蕨科孢膜形狀為其他科屬變化最多的,常見的有「J形」、「香腸形」、「馬蹄形」、「長線形」,以及雙蓋蕨屬的「雙蓋形」,也有少數種類孢膜圓扁形,甚至無孢膜或葉緣反捲的假孢膜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