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門外的九芎大花盆裡冒出心型的葉子,嫩莖伸長著身子努力的往上爬,以為是洋落葵(川七),也不大理它,之前走野外,曾帶回了幾顆零餘子(珠芽)。慢慢的它順著九芎的枝幹爬到了樹頂,往圍牆邊前進,攀附在鐵欄杆上。
看到它的葉腋裡冒出了花苞,和洋落葵的總狀花序不同,摸摸它的葉片,手感差很多,洋落葵葉片互生,摸起來光滑,有肉質感,這個卻有點絨絨的,葉片對生,猜測著它的身分,就等它開花揭曉。6/8上班前發現它已開了一團一團的紫紅色小花,花很小,果然是蘿摩科的「歐蔓」。
歐蔓的花,拿尺量一量,這朵花的直徑約0.7cm,花梗卻有1.6cm長。
蘿摩科的花有副花冠構造,但是哪兒是副花冠呢?
取了一朵花兒下來,紫色一球一球的是合成一體的花絲,還是副花冠?上頭包住雌蕊的白色薄片物又是什麼?
輪型花腋生,聚繖狀花序。
聚繖狀花序呈「之字型」,由三個繖型花序組成,基部到第一個繖型花序距離約1.8cm,第一和第二個約0.5cm,第二和第三個約1cm。繖型花序的花苞不斷的長出來,替代謝去的花朵。和同是蘿摩科呈球狀開展的繖狀花序的毬蘭不同。
6/12早上8:00時花兒開得正美,約11:00時花兒已閉合起來。
中午時看到的歐蔓。
看看它的花瓣背面,顏色淺粉紅,和開展時的紫紅不同,上頭被有白色密毛。
閉合的花和未開花苞很像,未開的花苞看不到裂縫。
這是隔幾天中午拍攝的,有幾朵花未完全閉合。
黃昏時,閉合的花兒又再次開展了。
這是在葉背的花兒,花序呈圓形開展。
葉背密被短白毛。葉面的毛較稀疏了。
花序的花苞不斷的長出來,不知這個花序可以開多久?
6/25 米雷颱風讓炙熱的溫度下降不少,中午時花兒依然開放著,一直開到第二天早上。所以花兒會閉合,應該和陽光的強度有關係。
找出了二年前1月份去劍南步道拍的歐蔓,時間是下午1:00左右,花兒沒有閉合現象。
那時歐蔓有花也有果,這不斷開花的花序上,只結了兩個蓇葖果,這兩個蓇葖果,據說是同一朵花的兩個分離的心皮所發育的。整個花序上陸續開放的花兒,用放大鏡看,每一朵花上都有雌花的柱頭,為什麼,幾十朵花兒只有一朵會結果呢?(蘿摩科的似乎都是如此。)
蓇葖果有腹缝線,單邊開裂,果熟時就由此開裂,魚鱗狀排列的種子上有種毛,陸陸續續會隨風飄散,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發芽。
以下關於歐蔓屬的摘錄來自:
簡誌 :http://subject.forest.gov.tw/species/vascular/4/Book1/73.htm
纏繞灌木。葉羽狀脈,稀3出脈。繖形或短總狀花序再排成聚繖狀。花萼5裂,內面基部有或無腺體;花冠5裂,裂片向右相疊,副花冠由5肉質裂片組成;花絲合生成筒狀;花藥直立,花粉塊圓球狀,多平展。蓇葖果,對生。
臺灣有3種。
1. 葉基三出脈........ Tylophora oshimae Hayata 疏花歐蔓 。
2. 葉基不呈三出脈,有二:
(1.) 成熟葉先端具突尖或急尖;葉卵形或披針狀卵形….. Tylophora ovata (Lindl.) Hook. ex Steud. 歐蔓。
(2. )葉先端漸狹;葉線狀披針形…Tylophora taiwanensis Hatusima 臺灣歐蔓。
歐蔓Tylophora ovata
(屬名Tylophora 希臘文含意為"具有花粉塊",種名ovata 指葉子的形狀為"卵形")
莖柔軟,被毛或略被毛。葉卵形或披針狀卵形,密被毛或僅脈上被毛,先端具突尖 (成熟葉),基部心形或近心形。短總狀花序呈聚繖狀排列。花萼裂片線狀三角形;花冠未開放時呈卵狀圓形。全島及離島低海拔林緣。
本種可以卵形或披針狀卵形葉具突尖頭 (或急尖頭) 之成熟葉以及葉基部為心形為鑑定之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