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去年到羅東林場已是傍晚,園區裡陰暗的樹林中,一條鐵軌延伸到遠方,遠處一輛黑色的火車彷彿行駛在上面。儲木池的小水鴨在浮木堆裡游了出來,在漸暗的池水裡,拖曳起一條長長的漣漪,池邊的燈光亮起,水池裡燈影,如金色晃動的龍身,在晚風裡,這裡有說不出的安詳與寧靜。


暑假了,同學們約著一同出遊,羅東林場的美景一直留在腦海裡,那就羅東林場吧!


羅東林場的交通十分便捷,由台北轉運站搭首都客運,車程約1個鐘頭,在羅東火車站後站下車,穿過車站到前站,約走個十分鐘就到達了。羅東林場免門票,開放到晚上七點。



莊稼自種的蔬果,在路邊叫賣。


從停車場進入,映入眼簾的是整排的黃葉子,加上木製的建築物,古樸中帶著蕭瑟,這裡充滿日本的氣息。


園區裡古樸的日式建築,是林業時期,不同等級的宿舍&林務辦公室。在宿舍群裡,有乾淨整齊的街道,走在其中,彷彿時光倒流,部份建物還是有居民生活在裡頭的。



部分宿舍已改為展覽館。這是進到園區,第一個遇到的展覽館,展覽館並非全日開放,參觀時間有限定,中午是休息的。


展覽館裡的木質地板,有著一種厚實的溫暖感,進去前須脫鞋子。



森活館裡,牆上掛著伐木時代,山上工作人員的生活介紹。狹窄的廚房裡,放著阿嬤年代的「菜廚」,浴室放著一個新穎的橢圓型檜木浴盆。



轉進迴廊,彷彿走進屬於伐木時代的時光隧道。


廳堂裡,有一個大水壺,伐木時代,山上寒冷的冬天,火爐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,大水壺冒著水蒸氣,裡面的水咕嚕咕嚕的響著,伐木人員可以取暖兼泡茶。


在迴廊的一個小角落,放著書桌,上頭有幾張相片,幾本書,一個黑色電話,旁邊的木窗,正對著後院,能住在這個房子裡的,想必是管理階級的人員。(古地圖上標示此處是女子單身宿舍。)



日據時代,太平山是台灣三大林場之ㄧ(另兩個為:阿里山&八仙山),羅東是當時的木材集散處。


早期,運送木材是一個大工程,在森林鐵路尚未建置時,木材只能以放流方式,藉由蘭陽溪漂流至平地,再撈起集中貯存。後來利用人力興建森林鐵路,開鑿隧道,架設橋樑,完成了太平山到羅東的森林鐵道,木材改由鐵路運送。


這個草地上,除了早期運送木材的滑道,還有以人力拉動木材的木馬道,再一個就是森林鐵道在山谷溪流間架設的橋樑鐵道,目前在太平山遊樂區,供旅客搭乘的蹦蹦車,走的即是當時的森林鐵道。



 


在園區裡,處處可見利用木材製作的大型木雕藝術品。


功成身退的蒸氣老火車頭。大正13年(1924)森林鐵道完成,它們穿梭在森林中,運送木材,參與了台灣伐木的輝煌歷史,也見證了檜木森林消失的悲哀。民國71年林務局結束伐木業務,火車在78年停駛。



竹林車站&貯木湖之間的鐵道並非原有的鐵道,為重現森林鐵路運送木材的情形,而重新鋪設。軌道上前後各放置了一輛蒸氣老火車頭。


竹林車站後頭是載客用的車廂,有兩節,裡面有桌椅,可以在上面用餐。當年的 森林火車也提供載客服務的。


當時運送太平山木材的森林鐵路系統,分為山地線&平地線,太平山到土場稱為「太平山森林鐵路」,屬於「山地線」,土場到羅東稱為「羅東森林鐵路」,屬於「平地線」。平地線因沿線居民交通的需求,而設立了十個站,最後一個站即是這裡-「竹林站」。



在車廂旁前面的林子有一段鐵軌,聽說這才是當時火車運行的鐵軌遺跡。



鐵軌另一端的蒸氣老火車頭。這裡的軌距比現在行駛的火車軌距還窄,約為國際標準的 一半,機關車廂也較窄,所以稱為「五分仔車」。



老火車頭後方拖著運送木材的板車,粗大的檜木,就是這樣被裁成一節節後,運送到此處。



老火車頭旁的湖畔有卸木平台,檜木從火車上卸下後,由此處滑進貯木湖中。


羅東林場木材的貯存,有分自然湧泉的貯木池&陸上的貯木場。木材浸泡在水裡,可防止木材變形龜裂,而且可釋出原木的樹脂,延長木頭使用年限。


如今貯木池還有少許浮木,讓人遙想當時貯木池的盛況。貯木池代表著當年林業興盛的輝煌歷史,隨著伐木的停止,「貯木池」如今已轉變成兼具環境教育、自然生態&休閒遊憩的「生態池」。




竹林車站是日式木造建築,摺頁提到:因為當時這裡廣布竹林所以名為「竹林驛」。("車站"日本漢字為「駅」發音"e ki")


車站內除了展示園區內的舊相片,還有羅東森林鐵路沿線的十個站名:土場、濁水、牛鬥、清水湖、天送埤、三星、二萬五、大洲、歪仔歪、竹林。(歪仔歪為當時噶瑪蘭族的聚落名稱-歪仔歪社,位於如今的羅東鎮仁愛里,現有一座橋名為「歪仔歪橋」。)


在綠蔭下的環湖步道,就像一條綠色隧道,走在其中涼爽無比。


到生態竹屋時,大門深鎖,中午休館時間,生態竹屋旁有水生植物池,在那兒發現「風箱樹」,葉子和番石榴(芭樂)很像,所以又稱「水芭樂」,花兒有香氣,花序像台灣鉤藤,果是圓球型,風箱樹是茜草科風箱樹屬,生育環境為:水塘的淺水區域,或水域的邊岸。被列為野外滅絕保育植物,如今在宜蘭境內生育良好,做為灌溉溝渠的護岸植物。



呵呵!這個在生態竹屋旁的是廁所,男廁&女廁的標識,是兩個木刻娃娃,可要看仔細,別跑錯間。


這條木棧道分隔開貯木池&生態池,直走,中途有賞鳥小屋,我們決定先從旁邊繞湖一週。



繞湖的步道,地面鋪著木頭細碎片,走起來很舒適,在樹林的鐵軌兩旁,行人步道,都可以看到這種鋪設,利用鋸木時產生的屑碎來鋪設步道,可說是廢物利用,再來鋪設的地方雜草不容易生長,可省去整理的時間&人力。



看看同學發現了什麼?一隻獨角仙耶!長長的角,像鹿角一樣有分叉,它是男生,我們沒有發現它老婆。


除了獨角仙,早先在貯木池邊也發現一隻桑天牛,碩大的身影,躲藏在桑樹枝條裡,很快就被發現了,jean把它的複眼拍得好清楚。水池濕地邊的蜻蜓,有猩紅蜻蜓、賽琳蜻蜓&彩裳蜻蜓,只有Devid能捕捉到它們的丰采。
(感謝jean&Devid提供相片)


今天看到不少蛾類幼蟲,這隻是青黃枯葉蛾家的小朋友。


寬闊的生態池,台灣萍蓬草正開著小黃花,其他的水生植物有挺出水面的,也有浮在水面上的,只是不能靠近一一細認。


布袋蓮&芡實。


湖的外圍隔著木柵即是北迴鐵路,時常可看見火車通過;貯木池&生態池中間有木棧步道,長長的木棧道兩旁的樹蔭,讓我們躲開了炙熱的驕陽,我們在其中的觀景台休息。


一旁的穗花棋盤腳正掛著串串的花序,有的花朵已飄離,只剩一根長長的雌蕊。


隙縫中看見花嘴鴨在李氏禾草叢中游了出來,一副悠哉的模樣。


在濕地中的草叢裡,可以見到紅冠水雞的身影,紅色的嘴在裡面晃動覓食。


觀景臺旁的杜英花開得正盛,一些小昆蟲在上頭忙碌著。現在正在開花的,還有池邊的海州常山。



木棧道中間有兩座賞鳥小屋,兩旁的溼地有豐富的水生植物,吸引許多鳥類在此棲息&覓食。




位於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北側之廣場中央,靠近藝文區入口,有一座 「機關堡」,建於1950年,當時為保護林場森林鐵路而設的,目前登錄為宜蘭縣的歷史建築。


機關堡前放置了木頭人,他在做甚麼呢?有人說他正在從洞口窺探,同學認為他在玩一二三木頭人。



從前的工人宿舍,現在已改為藝文區。有一些宜蘭地區的藝文創作者在此進駐。



藝文區的房子是有門牌的。



推開門,裡面有木頭製品展示。



還有這些大鋸子。從前沒有電鋸,鋸木頭得用這些大鋸子。一來一往的,用人工慢慢的把木頭鋸開來。



這裡有木頭遊戲,利用兩塊木頭的缺口,卡住成十字型,裡面有活動卡榫,卡榫把木頭牢牢的扣住,如何把兩塊木頭分開來呢?很容易的,但江湖一點訣,說穿了不值錢,到現場走一遭即能分解。



這間是玩陀螺,陀螺轉動時會發出嗡嗡的聲響。



原住民的編織藝術。



這裡有一個表演舞台,今天是舞蹈社的小朋友表演,也有請來賓一起玩遊戲。


大夥很捧場,坐在樹蔭下欣賞。


藝文區湖畔種植了一排的穗花棋盤腳,昨夜的熱鬧花開,今日徒留一地落花。





園區留影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