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課程:大崙尾山蝴蝶&食草探索


集合地點:大崙尾山登山口


交通工具:士林捷運站搭55路公車


解說老師:林柏昌老師


 


 


在登山口階梯旁有幾株棕櫚樹,在上面就可以找到蝴蝶的幼蟲。棕櫚科的植物是兩種蝴蝶幼蟲的食草,這兩種幼蟲各有領域,一個在葉背,一個在葉面,所以互看不順眼而大打出手的機會不大。


老師找到了像藤壺一樣,黏在葉面的蟲卵,蟲卵上有一條條像奶油拉花的造型,在葉面,看到的是黑星弄蝶的蟲卵,剛下下來的蟲卵是紅色的,不一會兒就變成白色的了,黑星弄蝶孵出後的第一餐,就是吃掉卵殼,這兩個卵有小孔,可能是被寄生了。



 


黑星弄蝶的一齡小朋友是紅色的,不到一公分的長度,好一個大頭,雖然剛出生,還那麼小,但是沒有媽媽保護,得趕快動手作蟲苞,大自然裡可是強敵環視,不勤快些,會沒機會看見明天的太陽。



 


有蟲苞保護,就有機會長大喔!再大一些是什麼樣子呢?沒找到其他的幼蟲,把上回去烏來看到的蟲兒找出來,喲!不再是紅孩兒了,頭變小,身子變綠了,和葉子的顏色相近,那就叫做「保護色」。


弄蝶裡有「大黑星弄蝶」、「黑星弄蝶」、「黑弄蝶」,名字很相近,別記錯了,吃「棕櫚科」的是「黑星弄蝶」。


 



 


來看看黑星弄蝶成蝶的模樣,咖啡色的暗淡底色,很沒有吸引力呢!不過要認它也不難,它停下來時,大都是夾緊翅膀,可以看見後翅腹面的5個黑色斑的排列。(不過,有的斑會變淡,所以有時只喵到4顆,有時又會多出一顆細細的黑斑,變成6顆,不必太堅持5顆。)


 



 


這個在葉背找到的蟲兒比較大隻,綠色,身上還有兩條黃色線條,尾部有兩根尖細肉突,頭部有犄角,這也是弄蝶嗎?不是的,這是蛺蝶科的紫蛇目蝶。看起來比黑星弄蝶的色彩豐富些。不過成蝶可是低調的很,顏色紫咖啡色,一點都不醒目,雖然名字裡有蛇目蝶,可是一點都沒有蛇目蝶該有的特徵-大眼紋。在前翅有一個退色較淺的三角形斑,這是紫蛇目蝶的註冊商標。


 



 


在大崙尾山沒有追到紫蛇目蝶的成蝶,回去翻出了這張曝光過度的成蝶(平時不整理相片,要用相片時,只好胡亂找了。) ,這是兩隻紫蛇目蝶,顏色較淡,體型較大的是母碟。


 



 


在大崙尾山登山口的入口有一棵水京金,水京金也是一種蛺蝶科幼蟲的食草(記得老師好像是說單帶蛺蝶),這種幼蟲很特別,它從葉尖開始進食,但是會留下尖端的中勒,細細的中勒,和未被食用的葉子中勒長度比一比,可以發現被食用的中勒特別長。


老師用放大鏡讓我們瞧瞧,裡面有什麼玄機?原來在看起來被啃食後留下來的細細中勒,前端還排列著.......幼蟲的糞便,這糞便黏附整齊的排列成一直線,接著中勒,所以看起來中勒特別長,這個排列的糞便像橋,所以稱為「糞橋」。


幼蟲是棲息在細細的中勒上,不過它們太小隻了,不容易看見,所以老師說要觀察它們時要抓著葉柄,不要抓著葉片以免傷到裡面的幼蟲或卵。



 


登山步道旁,看到落下來的果實,有三片扁扁的翼,這個看過,是薯榔的果,薯榔是什麼植物呢?以前可是大大有名的經濟作物,它的塊根褐色,切開裡面是橙紅色,可以做染料,薯榔含有大量的單寧,用來染漁網,下水後的魚網柔軟又耐用。台灣有薯榔寮、薯榔尖的地名,被喚作平溪三尖的是石筍尖、峰頭尖&薯榔尖,其中薯榔尖就是出產作為染料的薯榔。


裡白葉薯榔是玉帶弄蝶&白裙弄蝶的食草。


 



 


步道階梯走到頂,感覺天空亮了起來,虎皮楠正結著果,虎皮楠的葉


,叢生在枝條頂端,葉柄還蠻長的,帶著淡紅色,它的葉脈還蠻明顯的,是屬於網狀脈。



 


步道旁開滿了大花咸豐草,人一走過,驚動了正在覓食的小灰蝶,成群的飛起,老師網了一隻,放到觀察盒裡,它的腹面底色是灰白色,後翅腹面有明顯的黑斑,這個黑斑在命名時喜歡稱作「星」,這是台灣黑星小灰蝶。數數看,比較明顯的黑色斑也是5個,這五顆星也是它的特徵喔!再看看它的後翅端,它可是有細細的尾突呢!(好細的尾突,不仔細看,很容易就忽略了呢!)


 



 


台灣黑星小灰蝶的幼蟲食草,嗯!不是吃草的,它喜歡吃花苞&嫩芽,它的食草廣泛,尤其是大戟科、鼠李科的植物,這裡四處可見野桐、血桐、白匏子,開花時,可見成群的蝴蝶飛舞,食物不虞匱乏,所以它的數量有不少。


 



 


這隻小灰蝶和台灣黑星小灰蝶很像,但是仔細看看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,最明顯的就是它沒有尾突而且台灣黑星小灰蝶的背面是黑褐色的,這隻可以看到背面有青藍色光澤(這個顏色被稱為琉璃色),所以它屬於琉璃小灰蝶的一種,我猜是台灣琉璃小灰蝶



這隻小灰蝶斑紋和台灣黑星小灰蝶完全不同,卻在同一處訪花吸蜜,不過它的幼蟲食草可不像台灣黑星小灰蝶的食草那麼多樣性,這隻可是獨鍾黃花酢醬草的,它叫沖繩小灰蝶。翅膀上的黑色斑紋外面有明顯白邊,還蠻特殊的。



這個也是沖繩小灰蝶,怎麼斑比較黑,和上面那張不同,原來很多蝴蝶有分冬型&夏型的,冬型的個體斑紋顏色淺且模糊,夏季型的就明顯黑多了,下面這張是去年9月在糶米古道拍的,當時它正停棲在黃花酢醬草上。



多漂亮的蝴蝶,這是小灰蝶裡最最好認,而且顏色最漂亮的,它叫做紅邊黃小灰蝶,幼蟲食草是火炭母草。紅邊黃小灰蝶翅膀合起來時,雌雄莫辨,但是打開翅膀曬太陽時,就容易了。


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,上翅有橙紅色帶狀斑紋的就是雌蝶。


雄蝶上翅表面沒有橙色帶狀斑,但是有大面積具有光澤的藍紫色斑。



蝴蝶翅膀有眼紋的,稱為「蛇目蝶」,翅膀上又有波浪般細紋的叫做「波紋蛇目蝶」,老師說,可以說出「波紋蛇目蝶」,已經可以有80分了,再來以它的眼紋大小&數量,來認它是哪一種「波紋蛇目蝶」。


來看看這黏在一起的蝴蝶,腹部上翅的眼紋先不管,下翅的眼紋有三個,以大小來看,剛好大、中、小依序排列,中的和小的靠得較近,它叫做「台灣波紋蛇目蝶」,幼蟲食草是常見的禾本科植物,如:颱風草、兩耳草、芒草.....等。



台灣波紋蛇目蝶的背面為暗褐色,公蝶前翅的眼紋較小且淡,看起來近乎消失。



母蝶前翅背面的眼紋大而明顯,而且眼紋還有黃色的邊,背面後翅公母看起來相差不多。



山上鋪了柏油路,方便運動的人,下雨天少了泥濘,但是總覺得少了踩在土地的踏實感。



這棵樹被霸凌了嗎?從最底下到頂上的枝幹都是如此,不會長出來就是如此傷痕累累的樣子吧?想起走菜公坑山時,也遇到樹幹有斑紋,那時老師說了「鹿皮斑木橿子」的名字,想不起來,回去把相片翻了出來,比對看看。



這才是「鹿皮斑木橿子」的花紋,像梅花鹿的斑點,上面那張是傷痕累累的抓痕,看來是松鼠的傑作喔!


到了山頂,大鳳蝶公蝶從頂上飛過,速度很快一會兒就不見蹤影,今天的蝶兒不怎麼賞臉,老師只得拿出圖鑑,讓大夥兒看清楚它的模樣。大鳳蝶在象山很常看到,母蝶&公蝶長相不同。


樹枝有人面蜘蛛,母蛛的體型不算大,上邊還有一隻更小的,印象裡公蛛很小且是紅色的,這小隻的是若蛛還是公蛛呢?



放眼望去,大部分是大花咸豐草的天下,難得看到這開著紫色的花,豆科山螞蝗屬的。







不知是什麼蛾?


老師網了一隻姬小紋青斑蝶&綠瓢蠟蟬,大夥趕忙拿出圖鑑,比對看看。


綠瓢蠟蟬身體彎彎的,鼓鼓的,像只長了一粒豆仁的綠甜豆。蠟蟬的跳躍能力很強。曾看到一隻綠瓢蠟蟬彈跳得太高,不小心撞到蜘蛛網,最後被包裹成「木乃伊」。


沒拍到網子裡的綠瓢蠟蟬,下面兩張相片是夏天時在二格山拍的。



來看看綠瓢蠟蟬的若蟲,褐色的身子,腹端的毛像毛筆成束狀,和廣翅蠟蟬開展的毛不同,聽說彈跳功夫不輸成蟲,不過它移動的速度也超快的。(這個若蟲的尖頭,怎麼看都覺得像小蝦子。)



往下走,路有點陡,不過這整片的山壁都是雙扇蕨,真漂亮!


路旁發現了這一顆顆堆疊倒掛在葉背的卵,老師說是白斑素獵椿象的卵。白色突出像奶嘴。獵椿象的體型不大,這椿象媽媽是怎麼產出這麼多顆卵,而且還排列整齊。



來看看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模樣?很可愛呢! 關於白斑素獵椿象,怡萱(小瓜呆)部落格裡介紹得很詳細,可以進去看看。怡萱(小瓜呆)的部落格



這個在小月桃枯梗上的也是卵嗎?像一個個小陶壺黏在上頭。



這裡建了觀景台,視野不錯,可以望見大崙頭山。


也可以看見遠處的「內雙溪自然中心」,5月時在那兒上課,那時百合花正整片的開放。



在大頭茶樹上看見成群的台灣茶蠶蛾幼蟲,寄主植物為茶科,如:山茶花。幼蟲有群聚性,有集體擬態行為,常群聚成蛇的形狀。


大戟科饅頭果屬的小果實像一顆顆的小籠包,這是「裡白饅頭果」嗎?


士林分局的靶場,原來的建築物被拆了,鋪上了草皮,但留下這堵牆。



在路旁發現「玉帶斑蛾」,紅色頭,前翅黑色,下方有一條寬型的白色橫帶,兩翅合併時,連接成一條弧線。又稱「白帶黑斑蛾」,低海拔常見種類。大崙尾山有不少米碎柃木,它的幼蟲就是寄主於米碎柃木。


在蕨類的綠中,紅紋沫蟬的紅黑色特別明顯,它的幼蟲會吐泡沫,把自己包覆起來躲藏,寄主植物為蕁麻科植物。




今天的蝶況不好,可能和季節有關,但是也看到幾種常見的小灰蝶,尤其是把台灣黑星小灰蝶、黑星弄蝶、台灣波紋蛇目蝶記住了,不貪多,一次弄懂一些就好了,雖然上課不怎麼專心,總是被其他小東西吸引去,但我想,還是有機會進步的。


 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