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 


課程:植物園100.12.03


導覽老師: 啟國 老師


集合地點:南海路(建國中學對面)



和啟國老師約在南海路的入口,今個兒難得天氣不錯呢!


到達時,老師早來了,等同學的時間,看到地上有地錦草屬的植物,以為是小飛揚(紅乳草),請教老師,老師仔細看了看,覺得比較像伏生大戟。


小飛揚草是聚繖花序數個具生於葉腋,花較密,葉緣細鋸齒,葉子排列也較伏生大戟密,果有毛。


伏生大戟的大戟花序單生在葉腋,莖匍伏或斜上,上面有柔毛,葉緣細鋸齒,果的稜線有毛,葉子排列較鬆。


老師還介紹了另外一種匍根大戟,果和莖都光滑無毛,葉全縁,整個植株是沒有毛的。


原來地錦草屬的除了大飛揚和小飛揚,還有那麼多種,今天認識了伏生大戟,可惜沒拍相片。


陸續同學也到了,開始今天的植物園生態探索課程。


國立教育資料館前的水池,雖然冬天了,還有睡蓮綻放。有同學問蓮花和荷花有什麼不同?其實「蓮花」就是「荷花」,應該是問「睡蓮」和「荷花」有什麼不同吧!一般來分:


荷花荷葉是挺水性植物,花謝後會有蓮蓬。


睡蓮的葉子浮在水面上,花只挺出水面ㄧ小段,花謝後沒有蓮蓬。


睡蓮的葉子上可發現不定芽,挺出水面的荷葉上是不會有不定芽的喔!這也是睡蓮和荷花的不同點。



水池邊一棵饅頭果,上頭還有果實,這果實扁球狀,可以看到約十來條的淺溝紋,果熟時,由淺溝紋處開裂,種子橙紅色。葉片長橢圓形,全縁,單葉互生,葉柄略偏紅色,小枝光滑。


饅頭果裡小枝光滑或近光滑的有3種:


細葉饅頭果--小枝幼時略披毛,葉片油亮,葉倒卵形,基部銳尖,果光滑。


披針葉饅頭果--葉披針型,先端漸尖,葉兩面皆綠,基部銳尖或鈍,果光滑。


錫蘭饅頭果--小枝光滑,葉長橢圓形,葉下表面灰綠色,基部圓形或略心型,果光滑。


看葉型描訴,這棵是錫蘭饅頭果。


饅頭果屬以前是屬於大戟科,現在歸到葉下珠科,果一點也不像饅頭,有人認為像小籠包,我覺得像觀賞用的迷你小南瓜。



這兒有一棵華山松,數一數,一束有幾根松針?有五根松針呢!松科植物的果實叫做毬果,華山松的毬果是台灣最大的,而且可以掛在樹上很多年,華山松的種子,是唯一沒有翅膀,我們吃的「松子」就是這種,但是台灣的松子是由中國和韓國進口來的,台灣產的華山松,長在高海拔,種子的經濟效益不大。



大夥兒走到水池邊,發現有人舉著相機向上看,順著方向看去,有ㄧ隻鷹停在樹枝上,回來對了圖鑑,感覺比較像鳳頭蒼鷹,鳳頭蒼鷹會出現在都市的公園&樹林的,記得中正紀念堂也有鳳頭蒼鷹的蹤跡。



這兒水池邊種植了不少黃槿,黃槿是海濱植物,提起淡水的中法戰爭,黃槿和林頭樹都是必定會提到的,黃槿的花瓣黃得透亮,非常漂亮,花心暗紅色的汁液聽說可以拿來當指甲油,小時候只試過鳳仙花科的指甲花,這個倒是沒試過,有機會擦擦看,看顏色漂不漂亮。


錦葵科的植物,有個很特殊的花蕊構造,即是「單體小蕊」,雄蕊的花絲合生成雄蕊筒,把花柱包裹在裡面,只露出分叉的柱頭來接收花粉。



池裡長滿了天南星科的水芙蓉,ㄧ隻白鷺鷥正專注的看著水下的動靜,看體型以為是小白鷺,老師要我們看看它的黃嘴、黑腳,喔!和小白鷺相反呢!黃嘴的先端有一點點的黑,嘴裂只到眼下,喔知道了,黃嘴前端有黑色的是中白鷺,喜歡出現在沼澤、溼地和稻田。



池裡除了水芙蓉,還有這個水生鳶尾,ㄧ般我們看到的是長在土裡的巴西鳶尾、日本鳶尾,可是這個花兒就長在水裡,好像老師是說它的名字是「青龍鳶尾」。



看這垂頭喪氣的蓮蓬,夏天早過了,冬天已到來,荷花池只剩一片蕭瑟,這一池種的是荷花,有挺出水面的花&葉,花早謝了,如今只剩這個蓮蓬,蓮蓬就是荷的花托部份,這個垂頭的花托會把裡面成熟的蓮實落入水中。



到裸子植物區的路旁種植了一排台灣油杉,台灣油杉是台灣特有種,屬於冰河時期的孑遺植物,種子的不孕性很高,繁殖率不高,目前天然林侷限於台東大武&坪林ㄧ帶。



這裡有一些殼斗科青剛櫟的小苗,青剛櫟的葉子,革質,長橢圓形,上半部有鋸齒縁,很好認。在森林裡它的堅果是囓齒動物和黑熊最喜歡的食物,卡通裡的松鼠拿的就是殼斗科的橡實。


青剛櫟生長在500~1300公尺中的森林中,它有個別名:「九斬」,因為木質堅硬,要砍九次才會斷,可作為建材和工具柄。



殼斗科最特別的就是具有殼斗的果實,殼斗科橡樹生產的堅果,稱為橡實。大部分的橡實由杯狀或盤狀殼斗托著堅果。


橡實很重,成熟時直接掉落在母樹附近,有競爭的壓力,因為嚙齒動物的冬藏,而有機會離開競爭的環境,未被食用的堅果就會發芽成長。




殼斗是由雌花的總苞發育,主要是保護花的成長和發育,在果實發育的階段,總苞會木質化,稱為殼斗,來承載&保護堅果。


木質化的殼斗因不同種類而有不同的形狀和鱗片,這是殼斗科分類的重要特徵。青剛櫟的殼斗鱗片會合生排列成同心圓狀。青剛櫟的堅果插上牙籤,就可以當陀螺來玩。




博愛路的入口兩旁的肯氏南洋杉。



老師講解植物園的歷史:植物園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苗圃,1896年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小南門外的空地闢建苗圃,後經多次購地增闢,劃分區域,此地闢建為母樹園,1921年正式改為植物園,除原有工作外,還派員收集世界各地的樹種,運回培育。植物園現在隸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,除了做為休閒遊憩的場所,也提供為植物愛好者相關知識、討論和植物資料查詢學習的地方。



做為圍籬的台灣赤楠是桃金孃科赤楠屬,台灣特有種,常綠小喬木,因為新芽紅色所以又稱紅芽赤楠。


小葉赤楠又稱為橢圓葉赤楠,外型和台灣赤楠類似,但是橢圓葉赤楠的葉較圓,而且很少長成大樹型態。


在金門也有小葉赤楠,但是和也叫橢圓葉赤楠的小葉赤楠是不同的品種,金門的小葉赤楠葉長只有1~2cm,橢圓葉赤楠葉長2~3.5cm,而且側脈也較多。



在進入詩經植物區前就有大樹型的台灣赤楠,葉子明顯大很多,約有6cm,桃金孃科單葉對生,偶互生


(感謝cleyera前輩告知桃金孃科也有葉互生的,如大葉桉。)



這水溝邊的小草是禾本科的竹葉草,葉子就像迷你的竹葉。禾本科最大特徵是沒有花瓣,柱頭羽毛狀,沒有花瓣的好處是利於風傳播。禾本科的果實叫做「穎果」,每枚穎果只有一粒種子,成熟後,果皮不開裂且和種皮癒合。



這叢小草,在葉面可以看見果,而且帶長長的柄,它是五蕊油柑,葉下珠科油柑屬。



五蕊油柑和葉下珠很像,但是葉下珠在葉面看不到花和果。



葉下珠的花和果不帶長柄,只長在葉下。



 



有紅腺毛的虎婆刺。虎婆刺薔薇科懸鉤子屬,別名:薄瓣懸鉤子,多年生木質藤本,莖具長腺毛和短柔毛。



在低海拔還有ㄧ種懸鉤子叫做「刺莓」,刺莓比較光滑,而且有透明的腺點,並沒有虎婆刺的紅腺毛。



看這花像不像黃槿?



這是它的果,和黃槿一點都不像,反而像碗豆,這也是豆科植物,可惜說明牌經過風吹雨淋,已經看不到字體了。



這棵是福建茶,老師說他還有ㄧ個名字:小葉厚殼樹,紫草科的,葉子鈍鋸齒狀,常綠小灌木,葉互生,無柄。



這棵黃荊已經結果了,葉子稀稀疏疏的,一隻小肥蟲抱著枝條,綠色的身體有白色的斜條紋,尾突上有ㄧ粒粒小疙瘩,以為是鬼臉天蛾,回來查了,鬼臉的小尾突有點捲,且背部綠色部分有暗色斑,臀板光滑,而相似的霜降天蛾的臀板是有ㄧ粒粒小疙瘩的,背部不具黑斑,但是幼蟲顏色變化很大。


霜降天蛾年齡更早的幼蟲,體色和上面大隻的不同,霜降天蛾的食草廣泛,黃荊是它的食草之ㄧ,但是鬼臉天蛾目前並沒有紀錄到以黃荊為食草。





繁星花的花蜜藏在長長的花筒深處,只有蝴蝶的口器才伸得進去,所以這種花型,如:仙丹花,都是靠蝴蝶授粉的蟲媒花。


溫室裡ㄧ棵豬籠草正開著花,以前只看過它的捕蟲器,花還是第一次看到,真特別的顏色,豬籠草是藤蔓植物。食蟲草的生活環境比較貧瘠,尤其所需的氮很缺乏,所以發展成以葉子捕食昆蟲,獲取需要的元素,特別是氮。


食蟲植物的捕蟲方式可以分主動出擊&被動式。


主動出擊的如:捕蠅草,葉子像捕獸夾,能瞬間把昆蟲緊緊抓住。


被動式的如:豬籠草,葉子變態成平滑的瓶狀,瓶口附近有蜜線,可以引誘昆蟲取食,蜜汁含麻醉劑,會讓昆蟲昏迷掉入瓶內的消化液裡。


黏著式如:毛氈苔,葉片具有黏液的腺毛,可以黏住昆蟲。





在一叢禾本科薏苡旁有水溝,上面有一些浮萍,有大的,有小的,台灣常見的浮萍有3種,青萍、水萍&紫萍。記得曾經在台灣原生植物的課程裡,有提到它們的不同:


1.青萍(青萍屬)  - 葉背綠色,只有一條根,葉體約0.5cm,感覺最寬處靠近基部那邊


2.紫萍(浮萍屬)  - 葉背紫色,根2~5條,葉體約0.5cm,感覺最寬處靠近葉先端


3.水萍(浮萍屬)  - 葉背紫色,根5~12條,植物體最大,葉體約0.8cm。


青萍&紫萍,看葉背顏色和根是最好分辨的方法。和水萍在一起的可能是紫萍,可惜沒有翻看它的葉背。


小時候對浮萍的印象是鴨子的菜。



啟國老師讓我們注意,這池子裡的水生蕨類滿江紅,中間有兩撮三角形排列的,原來三角形排列的叫做滿江紅,其他長成枝狀的是另一種叫做日本滿江紅。


這裡有莎草科水蜈蚣屬的植物,球狀頭花為白色,水蜈蚣的植株有ㄧ股好聞的清香味。水蜈蚣屬常見的有短葉水蜈蚣和單穗水蜈蚣,兩者的差別主要看球狀頭花顏色。


短葉水蜈蚣-頭花綠色。


單穗水蜈蚣-頭花白色。


這個容易分辨,頭花白色,這叢就是單穗水蜈蚣了。




鵝掌藤是五加科鵝掌柴屬,鵝掌藤也叫鵝掌蘗。


這是公園常見的鵝掌藤,小葉倒卵形,全縁。鵝掌藤是台灣原生種,攀縁性灌木,經過改良後變成園藝種,園藝種的「斑葉鵝掌藤」,濃綠的小葉會有黃色斑紋,觀賞價值頗高。



掌狀葉很大也較圓的是蘭嶼鵝掌藤,小葉約5~9片,橢圓形,先端尖,蘭嶼鵝掌藤又稱「南洋鵝掌藤」、「鵝掌藤」,也是蔓性藤本。


這個鵝掌藤,小葉較瘦尖,和蘭嶼鵝掌藤混長在一起,它是原生種的鵝掌蘖還是台灣鵝掌柴呢?台灣鵝掌柴又稱高山鴨腳木,小喬木,小葉長橢圓形披針狀,有尾尖,常見於中高海拔。



麥門冬的「冬」表示「常綠」,至於「麥門」則表示葉子像韭菜。


麥門冬有分:


1. 麥門冬--平行脈7~11條。


2. 細葉麥門冬--平行脈3~5條。


3. 闊葉麥門冬--平行脈約15條。



這個水丁香,葉子很寬闊,查不出是何種水丁香。


水丁香又稱為「水香蕉」,就是因為它的蒴果微彎像香蕉,不過這株的蒴果比較像芭蕉,短短肥肥的。




榔榆和台灣櫸都是榆科,看葉子如何分辨呢?老師教我們分辨的方法,看葉脈,側脈離葉緣較遠就分叉的是榔榆,台灣櫸側脈分叉較靠近葉緣。





布政使司衙門前的亞歷山大椰子通直瘦長,只有基部略為膨大,樹幹上有ㄧ圈一圈很明顯而且很密的葉痕,原產地在澳洲。


至於大王椰子也是有ㄧ圈一圈的葉痕但是沒有亞歷山大椰子明顯,大王椰子的樹幹比亞歷山大椰子粗些。


大王椰子的腰身,上部比下部粗肥,ㄧ般當路樹的椰子樹就是大王椰子。大王椰子的原產地:巴拿馬、古巴&牙買加。


棕櫚科的蒲葵,樹幹上有粗糙環紋,葉子很大呈掌狀型,和呈羽狀葉的大王椰子&亞歷山大椰子有明顯的不同,是最容易認的。


小時候媽媽把蒲葵的葉子壓平,葉柄鋸短,再裁剪葉面,缝上布邊,就成了很有特色的蒲葵扇子。


羅非亞椰子的果實,果實上面的鱗片光滑,像打了一層臘般,覆蓋的鱗片感覺像一隻小穿山甲,我得了 一顆果實,量ㄧ量約有7cm長。


上網查了它的資料,花序汁含有糖份可以製作飲料、酒,所以也叫做「粉酒椰」、「橙柄酒椰」,纖維優質,可製作座墊、籃子、帽子、鞋子...等,果實可作工藝品,開花前,莖隨富含澱粉可供西谷米使用,是個多用途的植物。


羅非亞椰子原產於馬達加斯加,在1922年&1937年引進台灣,植物園有四棵,其中兩株分別在2008年&2010年開花,開花時樹齡達60年以上,開花結實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就死亡。




下課後,在馬路上看到ㄧ棵樹上有橙紅色的果,仔細ㄧ看竟然是肉豆蔻,老師曾形容它開裂後露出的紅色假種皮,像少女般的美麗,所以有豆蔻年華的形容詞。


植物園真的很棒,有看不完的東西,來他千遍都不厭倦的,只是標示牌是否該換新了?我有太多不認識的植物,等著解惑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