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課程:圓通寺的地質之旅

導覽老師:婉玲老師

交通工具:捷運中和新盧線景安站出口共乘計程車

集合地點:大殿旁的涼亭

 

上一堂室內課老師讓我們認識岩石家族和成因,對於地質ㄧ直感覺很陌生,雖然石頭是常見的,但是從來不曾追問過它的來處,老師精采的上課內容,讓我們對這頑固不語的石頭,有著一點點的.....熱度。

我們所站立的地殼是厚厚的岩石所組成,因為板塊的擠壓、翻轉,把沉睡在地底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石頭呈現在我們的眼前,每一塊岩石都記錄著地球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以上經歷的過程。

台灣最常見的三大類岩石

1.  沉積岩:大岩石崩解後的碎屑,經過水的搬運、沉澱、堆積、壓密、膠結而又形成的岩石;佔地表的66%, 為地表的主要岩類。(如:礫岩、砂岩、頁岩&石灰岩)

2.  火成岩:由岩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岩石,火成岩是所有岩石中最原始的岩石。(如:花崗岩、安山岩&玄武岩)

3.  變質岩:地底岩石經高溫或高壓後,成份和結構改變,而形成新的岩石,稱為變質岩。(如:板岩、片岩、片麻岩、變質砂岩&大理岩)

 

但是岩石的型態並非永遠不變的,當外在因素改變,如火成岩的風化,經河流的搬運,沉澱,壓密,再膠結,而成為沉積岩,沉積岩可能經過高壓或高溫又成為變質岩,沉積岩&變質岩也可能深埋後,熔化成岩漿,岩漿冷卻凝固後成火成岩

 


今天老師帶了各式的石頭讓我們看看是屬於什麼的岩石?其中又有什麼礦物?

石頭

石頭上有印痕的,我知道是「化石」。
化石有分:生物化石&生痕化石。
生物化石:指夾有動物或植物實體的「實體化石」。

生痕化石:指過去生物在原地留下來的活動紀錄,為居住或爬行過的痕跡,就連排泄物也是生痕化石。
透過化石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沉積環境和經歷變化,更可以知道生物的演化。

這是在大寮層發現的象牙貝化石,正面看起來是一個個白色的圈圈,但是側面的形狀是長條型的。


海膽化石,ㄧ般海膽是生活在砂地上,可以推論當年生態環境是砂質基底。


像五花瓣的「沙錢海膽化石」,化石原色為白色,但經鐵銹渲染變為黃紅色。


生痕化石,這兩個是一體的,黃色實體可以套進中空管子裡。


來看看它們的側面,管壁上有突瘤的,可能是生物居住的地方,生痕化石是指過去海生物居住或爬行過的痕跡,通道受到不同物質的填充,那黃色長條的形狀就是後來填充進去的物質,又稱為「沙棒」。




菊花石,是珊瑚的殘骸經過充填矽化後所形成的,也就是「珊瑚化玉」,形貌和紋路被完整保留下來,如果紋路像菊花,就叫做菊花石或菊花玉。




沉積岩,這塊石頭告訴我們,百萬年前它曾裂開,但是,後來又有其他物質把它填滿了。


沉積岩,分布在台東阿朗壹的南田石,屬於硬砂岩,早期地殼變動時,石英侵入,形成黑白條紋的美麗圖案。

頁岩,為沉積岩中顆粒最細的一種,形成時會堆積出一頁頁薄片層理,以黏土礦物為主所組成的。


玄武岩是一種黑色含有鐵質的岩石,是一種火成岩;形成玄武岩的岩漿因黏稠度低,衝力小,由地底深度快速湧出地表後,不會激烈噴發、而是緩慢溢流出來,岩漿溢出地表後急速冷卻。
玄武岩噴出時急速冷卻,礦物無法結晶,且岩石大多深灰或黑色,礦物顆粒肉眼不容易辨識,但
玄武岩卻有氣孔,會長出其他礦物,如文石。(玄武岩有時可見綠色橄欖石斑晶)


文石


矽化安山岩,矽化是指岩石中的礦物成分被二氧化矽(或石英質)礦物所取代。
火成岩中的含鐵鎂較多的礦物,被熱液溶蝕帶走,除了石英等穩定性高的礦物被留下來,其他的如黑雲母、角閃石&長石則被溶蝕,溶蝕後如未被二氧化矽填充,則會遺留下原有晶體的形狀的空洞。
矽化後的岩石非常堅硬,也夠尖銳,可以拿來做切割工具



變質岩:岩石受高溫高壓的影響,岩石內零散分布的礦物結晶會呈規矩排列。
片麻岩是由堅硬的砂岩或花崗岩變質而來,岩石上有黑白平行條紋或麻點,屬於重度變質。



石棉有一條條的纖維
,是具有韌性的纖維性礦物,能耐熱、耐鹼、耐火材料,被廣泛的運用在工業原料和材料中,但是,石棉的細小纖維吸入肺中,會誘發肺癌等肺部疾病。


台灣玉在礦物學上屬於角閃石類,又稱「閃玉」或「軟玉」,摩式硬度在5~6.5度。
有「軟玉」,當然相對的也有「硬玉」;
翡翠在礦物學上屬於輝石類,又稱「輝玉」,就是「硬玉」,硬度在5.5~7.5度。
變質岩-台灣玉,



石英是地殼常見的礦物,大部分岩石都含有石英,為砂粒的主要成份,通常從低溫的岩漿或熱液活動中結晶而成。
在岩石中常可見到的白色礦物,有可能是石英或方解石,它們的硬度不同,石英硬度為7,方解石只有3,只要拿銅板刮刮看就可分辨了(銅板硬度大於方解石,小於石英),石英很硬,用銅板是刮不出痕跡的。

石英如果晶形完整,肉眼或放大鏡可見的六角形結晶,我們稱為「水晶」,可以作為玻璃或矽晶圓的原料。



如果石英呈現霧霧的像毛玻璃般
,無法用肉眼看出結晶形狀的稱「隱晶質石英」,如:玉髓&瑪瑙,玉髓的顏色均勻,如果是有明顯層狀,顏色分層的就叫做「瑪瑙」了。

玉髓屬於無紋構造的隱晶質石英。

黃鐵礦的顏色黃銅色,容易被誤認為黃金,所以有「愚人金」之稱,是提取硫,製造硫酸的主要礦物原料。


老師選擇中和圓通寺作為地質課程,此處為四百萬年前南澳造山運動推擠出來的厚層砂岩,地層為台北老地層的木山層,在此處也有「公館凝灰岩」風化後所造成的洋蔥狀構造。

公館凝灰岩主要出露在北部地區,第一次發現地在公館,所以命名為「公館凝灰岩」。(公館位於台北羅斯福路和基隆路交叉口。)

公館凝灰岩夾雜著大量火成碎屑岩,為火山活動或海裡岩漿流的產物。

火山碎屑岩以組成物大小可分成集塊岩、火山角礫岩、凝灰岩等類。集塊岩和火山角礫岩主要在靠近火山口的地方,由火山噴發時爆裂落下的碎石集結形成的;而凝灰岩則主要由噴發時飄出的火山灰沉積形成。

中和圓通寺是妙清尼師於日治時期昭和元年(民國15年,西元1926年)發願建造,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佛、 文殊菩薩與菩賢菩薩

進入到圓通寺前,在前殿的階梯上可看見民國66年新光人壽前董事長吳火獅捐贈的石獅和石象,可能是因為普賢菩薩的坐騎是象,文殊菩薩的是獅。(是否也代表「左思(獅)右想(象)」?)


從石獅&石象中間的階梯往上,ㄧ座城樓出現,拱門內有一尊彌勒佛,這是前殿


圓通寺的正殿,屋頂樣式為重簷歇山式,採用黑色的日本

瓦,和台灣傳統裝飾得金碧輝煌雕龍鏤鳳的寺廟風格截然不同,建築基座採用當地砂岩石塊,給人一種樸實而莊嚴的感覺
整座建築為仿唐式,仔細看,可以發現
燈柱為日式、神龕內花紋為巴洛克風格、殿前圓形石柱細部為文藝復興式的浮雕、香爐為台灣傳統式,但是卻有大象石雕,這裡融合了日本傳統、西洋文化及台灣傳統建築之三種風格


正殿兩側及後方的樓舍是以此處的厚層砂岩砌造的,屋頂覆以日式的灰瓦,使圓通寺洋溢著歐洲中古時期的古堡風情。




這塊石板鑲嵌了另一塊石頭,老師說這是「捕獲岩」。

捕獲岩是岩漿在上升噴發至地表的過程中,所捕獲岩漿庫周圍或管道兩邊的岩石。


陡峭的岩壁,上頭有刻於1938年的巨大「佛」字,




大岩塊在自然的狀況下受周邊的壓力影響而產生的垂直裂面,稱為成為「節理」。
地殼的抬升作用&植物的根系都會造成「節理」。節理再加上
風化作用雨水侵蝕,容易造成落石。
在岩壁旁的房舍因落石而造成損壞,已廢棄不用




我們抬頭,岩壁上方岩石已懸空,老師說隨時都可能掉落,老師話剛說完,大家立刻快速閃離。


步道邊鋪設的岩石已長出青苔,老師要我們小心行走,小心滑腳。
岩石裡的長石風化後為黏土礦物,黏土的磨擦力小,所以容易滑倒。



「一線天」

是岩石的天然節理造成,因為重力的關係,往低漥處慢慢張裂傾斜,使裂隙加大。

岩洞設有往上的階梯,非常狹窄,僅能容身過而已,胖子可能會卡到喔!(哈!我們全數通過了。)


岩洞的出口,已在山頂了。


玄武岩鋪設的步道,可以找到氣孔,氣孔被氧化鐵物質填充,呈現黃銅色。


在山頂,圓通寺一覽無疑,右側有一棟紅磚塔型的建物,那是納骨塔,唯一和正殿色調不同的建物。山頂上和台灣傳統廟宇一樣有金色屋頂的是仁慈寺。


圓通寺為妙清尼師為失婚無依,孤寡可憐的女人皈依佛門、潛修佛道而創建的修行處所。


順著步道往上走在稜線上,很快的就到達仁慈寺,仁慈寺建在山頂,步道沿著底下的擋土牆而建,牆面接縫處有裂痕。


過了仁慈寺,老師在這裡停了下來。


老師說讓我們看看幾千萬年前的洋蔥;這兒有一塊解說牌。

看看這一顆顆球狀的岩石,表面已有風化現象,這就是洋蔥石。

岩石中發生化學風化作用,風化作用沿著岩石上的節理作「面狀」包圍,因此受風化的岩石多呈球狀,這過程稱為「球狀風化」。



球狀風化,使得岩石表面鬆動,容易造成雨水滲入,造成裡面更深一層的礦物質也發生化學風化作用,風化後的新礦物如黏土礦物等,冷縮熱脹後,造成許多同心圓,會ㄧ層層的剝落下來,如同洋蔥狀構造,所以稱為「洋蔥石」。
所有石頭都會洋蔥狀剝落。



老師用不同顏色的不織布來講解順向坡&逆向坡,所謂「順向坡」,是指斜坡的地層排列方向與表面平行,如果岩層走向和坡向是相反則稱「逆向坡」。

地層為一層砂岩,ㄧ層頁岩,則因為砂岩容易透水,水進到頁岩層,頁岩溶水後像黏土,不透水,當頁岩層飽含水量或地殼變動時,便會造成上方的砂岩層鬆動滑落,形成山崩坍方。

順向坡容易在地震、颱風大雨時成為災害最可能發生的地方,尤其坡腳被截斷挖平蓋的房子,更是危險,當年汐止的林肯大郡就是如此。

逆向坡相對比較安全,但是並非絕對安全,岩石也可能因為節理作用,而產生落石的危險。




我們圓通寺的地質課在360歲左右的老雀榕前結束,老師把地質從頭再一次的複習。
雖然說「岩石」是一本無字天書,但是,我還是讀不懂這些
「岩石」說了些什麼,唉!我的腦袋.......也像石頭硬梆梆的。



台北的老地層。

桂竹林層

900─400萬年前

海相

南莊層

1350─900萬年前

濱海相

南港層

1850─1350萬年前

海相

石底層

2000─1850萬年前

濱海相

大寮層

2200─2000萬年前

海相

木山層

2400─2200萬年前

濱海相

五指山層

3500─2400萬年前

海相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