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課程:富陽夜觀

導覽老師:黃世仁老師()

集合地點:富陽公園

 

 

上一節的室內課,老師分享了夜觀的迷人世界,小動物們夜晚都在做些什麼?為什麼有的小動物要在黑漆漆的夜晚活動?天敵較少?比較涼快?競爭者少?當然都有可能的。透過夜觀,ㄧ窺它們的夜生活。

 

上課前幾天,熱心的班長都會傳mail提醒:

 

5/24(五) 19:00在富陽公園門口集合

 

若不知道位置的同學..請在18:45前到麟光捷運站..出口只有一個..集合後一起前往。

 

老師目前綽號"黃蝸"所以會走得很慢..晚到的同學自行跟上即可。

 

怕蚊蟲叮咬的同學請著長袖長褲

 

擔心刺蛾幼蟲從天而降的請帶著帽子

 

怕黑的同學請攜帶手電筒

 

天氣預報為多雲短暫陣雨..可以開始擺晴天娃娃了

 

夜觀結束後的夜市….再議啦..^^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黑漆漆的公園入口,遠遠就看見ㄧ群人,走近,同學也在其中,抬著頭望向廁所頂的樹林,原來是在等飛鼠現身,聽說飛鼠ㄧ般在夜晚6:50會出現,今天不知怎麼了,七點了還不見蹤影。(今天飛鼠翹班了?)

 

老師從涵洞彎了出來,富陽是老師的地盤,知道哪兒有好東西。涵洞裡就有不少東西。




黑漆漆的涵洞,不知有沒有蛇盤據,老師說:安啦!沒蛇的。
看起來空無一物涵洞,燈光一照,牆壁上黏著大大小小的蝸牛、蜘蛛、渦蟲還有蚰蜒。
好短的
渦蟲喔!看起來像蛞蝓,但是頭部像斧頭,老師說剛剛看到它時不是這個樣子的,身體拉得老長,老師拿出相機,有相片為證,哇!竟然可以伸長好幾倍。



這隻渦蟲彎捲著身體,底下蓋著一隻小蝸牛,上演的戲碼不是哥倆好,而是誰來晚餐。


一隻蚰蜒貼在牆上,雖然是蜈蚣的近親,但是腿比蜈蚣少(只有15對),而且腿還非常修長。它的觸鬚像螽蟴一樣細,專吃居家令人困擾的白蟻、臭蟲、蠹魚、螞蟻....等,也算益蟲。(但是家裡好像不曾看見過呢!)


地上鋪著碎石子,同學竟然能看見躲在其中的鞭蠍,太厲害了!
鞭蠍外型看起來像蠍子,但是前端有兩隻像螃蟹的大螯,長橢圓的腹部尾端還有一條長長的,帶有觸毛的尾鞭。
鞭蠍又稱「酸醋蟲」,受驚嚇時會從腹部尾端處噴出嗆鼻的酸氣,讓人或獵物被嗆到知難而退,至於那對大螯不是打架用的,而是用來補食,它的食物主要是以小型節肢動物為主
這隻鞭蠍尾巴翹起,表示緊張警戒,但是我們等了ㄧ陣子都不見它噴氣,也許我們人太多了,它那點醋酸自知對我們無效,就別浪費了.....。
(感謝沛群提供相片)



家裡雖然不曾看見過蚰蜒,但是壁虎卻是偶而會見到。
這隻鉛山壁虎出現在廁所的牆上,
郊區房舍或
樹林中的常見種,主要活動在夜間,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,遇到危險會斷尾求生。
看到壁虎想到一種攀爬植物「爬牆虎」,當初一直想不透
「爬牆虎」和老虎有什麼關係?現在看到這隻壁虎的腳趾,和「爬牆虎」黏在牆面的吸盤真像,原來爬牆虎的「虎」字,不是「老虎」,是「壁虎」
(感謝沛群提供相片)



黑翅細蟴的小朋友,揮舞著比身子還長好幾倍的觸鬚,天黑了怎麼還不睡覺呢?難道它也是一隻夜貓子?

黑翅細蟴是螽蟴科草螽屬,夜裡常在芒草叢間活動,以長長如絲的觸鬚摸索四周環境。




看哪!攀木蜥蜴緊抓著樹枝,睡得正香甜,噓!小聲些,別吵醒了它,我要拍它酣睡的模樣。


沿著水溝旁搜索,燈照在水裡,溝裡有蝦子。
水溝上面有不少網,是蜘蛛織的圓形網。
網是造網性蜘蛛捕捉獵物的工具,不同的蜘蛛造的網形不同,這圓網可能是銀腹蛛的網。



老師說圓形蜘蛛網中心的縱絲沒有黏性,網上的橫絲才有黏性,能黏捉到獵物的就是橫網,老師用手指觸沾橫網,橫網馬上黏住手指,網可以被手拉動,觸碰縱網,手指無法沾黏上去。




在觀音座蓮上又遇到了渦蟲,這次它的餐還不小。
渦蟲的嘴巴不是在像斧頭的頭部,而是位於腹部中央,裡面有咽頭,咽頭像一條可伸縮的管子,可以經口伸出,不用時,可縮入口腔內,取食時,咽頭向外翻出伸長,探索獵物柔軟脆弱處,然後再強力吸吮鑽入獵物體內,將柔軟的肉吃得一乾二淨。
一般檢到的蝸牛殼如果很乾淨,八成是被渦蟲吃了



看!老師翻出了什麼?在中肋處有一隻天線寶寶,天蛾的幼蟲尾端都有一根尾突,而且身體光滑無毛,這隻眼紋像是用廣告顏料塗上去的綠色寶寶,可能是雙斑白肩天蛾(雲帶天蛾)家的小孩





灶馬與蟋蟀、螽斯都是直翅目的昆蟲,有細細長長的觸鬚,期夜晚常出現在農村爐灶旁,外觀上像是螽蟴也像蟋蟀,粗壯又長的後腿如馬腿,善長跳躍,所以稱它為「灶馬」
灶馬的英文名稱是Spotted Cave Cricket(斑紋洞穴蟋蟀),或Spotted Camel Cricket(斑紋駱駝蟋蟀),
是因為牠多棲息在樹林石缝中,又駝背如駱駝,身上帶斑點,所以有這些名稱。



灶馬在夜間外出覓食,或鳴叫求偶,它們的公母怎麼分辨呢?下圖有長長的產卵管是母的,上圖則無,所以上圖是公的。


我們走到「自然生態演替區」,涼亭前的地上發現一隻爬行速度很快的小蟲子,老師動作比它還快,很快的它就進了捕蟲盒,老師讓我們觀察它。
這是
鞘翅目細頸步行蟲科的「黃尾放屁蟲」,黃褐色的頭部中央有黑色縱斑,翅鞘黑色,左右各有2枚黃斑,翅膀較短,腹末端露出翅外,腳及觸鬚黃褐色。
為夜行性趨光昆蟲,肉食,成蟲出現於夏季,平地至低海拔地區常見,不擅飛行,但爬行速度很快。
既然叫做「放屁蟲」,總有特異功能吧?但是我們逗了半天,它還是不肯「發功」,今晚的昆蟲大爺們,還真是溫良得可以。


同學拿著手電筒四處搜尋,涼亭後面有一隻樹蛙,我們沒有動它,只對著它拍照。
老師把相片放大,讓我們看看它的腳趾頭,它的四肢趾端膨大成吸盤狀。
樹蛙顧名思義是生活在樹上,但它們也會在滑溜的溪石上活動,它的吸盤趾頭就可以很輕鬆的攀附在上面,這也是樹蛙科的特徵。
面天樹蛙。



我們從石階往上走,邊走邊觀察旁邊山壁,葉片下有東西...,翻開葉背,看見這個景象,這意味著一隻毛蟲的死亡,成就了無數隻的小繭蜂,無所謂誰殘忍,這就是自然界的生態平衡
小繭蜂媽媽在毛蟲身體內注入無數個卵粒,卵粒孵化,幼蟲就啃食毛蟲體內的組織,隨著幼蟲長大,毛蟲也奄奄一息了,最後小繭蜂的幼蟲們會鑽出毛蟲身體化繭,就是現在看到的情形,看看這一團白色的繭,它體內的小繭蜂幼蟲還真的不少呢!



葉背還有這個磚紅色的毛蟲,打擾到它了。

看它的三角形螢光綠的斑點,很像是黃豹天蠶蛾的幼蟲,但是看怡宣(小瓜呆)拍的幼蟲,型態不像,不知是否是齡期不同的關係?


老師眼睛還真厲害,ㄧ團薄絲黏在葉背上,老師看到薄絲裡面的蜘蛛。


蜘蛛跑到葉面上了,ㄧ隻漂亮的綠色蜘蛛,八隻腳很長,尤其是前兩對腳。


它的大名叫做「綠色小眼高腳蛛」,白天會躲藏在葉片的薄絲帳裡,夜裡出來活動,有綠色做為保護色,不易發覺,所以就可以以逸待勞,等著獵物上門。


這隻趴在葉背上休息,翅膀張開成V字的蟲叫做「長翅蠟蟬」,為長翅飛蝨科,體型短短胖胖,翅膀卻特別長,翅膀外緣為藍色,翅面有一列藍黑色斑點排列的直線,體色淡藍色。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山區。




又發現一隻攀木蜥蜴在山棕上睡覺,看腹側斑紋,這隻應該是公的


雌黃粉尺蛾,夜行性的蛾,雄蛾橙紅色,身上有黃色斑,雌蛾顏色較黃,上面散布深褐色的斑點。


大蚊有六隻細長的腳,翅膀只有一雙,所以稱為「雙翅目」,後翅已退化成平衡棒了,大蚊不是蚊子,不會叮人的。


嘿!發現綠色竹節蟲了,它是夜晚活動的食植性昆蟲(吃素的),雖然白天也常見到,但是白天較少移動或進食。


走到碉堡裡,牆上有泥壺蜂的巢,還有這雙胞胎的蛋;輕輕的摸,像雞蛋殼一樣,老師說是鉛山壁虎的蛋,鉛山壁虎的蛋都是兩個連在一起


這隻是少見的「草袋蛛」,屬大型蜘蛛,也是夜間活動的蜘蛛。



草袋蛛的頭胸部寬大於腹部,全身密披細毛。
我們遇見它時,它不知正在吃什麼,上面還有小型有翅類昆蟲共食。



在姑婆芋上發現這隻大蜘蛛,身子底下有一個圓形的白色卵囊,這是屏東高腳蛛,因為上顎基節覆有橙紅色的毛,所以又稱「橙顎高腳蛛」,雌蛛會將卵囊啣在腹下保護


牽牛花的葉背上有大黑星龜金花蟲的幼蟲,大黑星龜金花蟲的成蟲和幼蟲的食草是甘薯葉&槭葉牽牛等旋花科植物,幼蟲會把蛻下的殼背在腹端,用來嚇阻天敵

這隻叫做馬陸,低海拔陰暗處常見到。

亞洲常疣蛛,在內溝里石壁上看過,雌蛛也是會護卵的愛心媽媽。




三角鬼蛛的雌蛛,三角鬼蛛為金蛛科鬼蛛屬,腹背呈三角狀,夜晚會織網,網型很大,白天會收網,把絲回收吃下白天停棲較高的枝葉間休息。
為什麼稱為「鬼」蛛?老師說因為它晚上掛網,白天網卻不見了,所以說它像「鬼」一樣。



三角鬼蛛,腹背斑紋變異很大,特徵是後列側眼紅橙色,前後列中眼4枚於中央的眼丘上,前列側眼最小,於後列紅眼下方。

蚓腹寄居姬蛛的卵囊橢圓形,垂掛在雌蛛織的簡單網上,卵囊有一條細柄,末端截平,雌蛛也是會護卵。


蚓腹寄居姬蛛雖然名字裡有「寄居」二字,但是,它並不會行寄居動作,反而會自己織簡易的網,捕食其他比它小的蜘蛛為食,老師認為應該只要叫它「蚓腹姬蛛」即可



這個常見,頭胸背板前後緣有一條白色的橫帶的「白額高腳蛛」,台語稱做旯犽(ㄌㄚˊ ㄧㄚˊ ),住家也會出現,聽說會捕捉蟑螂


不知它打包的是什麼?看起來像是它蛻的殼。



蟑螂~,喔!這是東方水蠊,和居家的蟑螂是親戚,屬於蜚蠊目,它們都有扁平的身子,不發達的翅膀,適於疾走的腳,蜚蠊它們已活躍在地球三億多年,適應環境的本事相當高。
東方水蠊是野外常見的蟑螂,翅膀已退化,棲息在乾燥的枯葉堆下。


這個可能是掌夜蛾的幼蟲。
(感謝沛群提供相片)


像鳥糞的小黑刺蛾。
(感謝沛群提供相片)


微翅跳螳螂,雌蟲翅型上翅很短,後翅已退化,雄蟲有長翅和短翅兩型,屬於小型螳螂


(感謝沛群提供相片)



姑婆芋上又遇到白額高腳蛛。


高腳蛛的眼式,兩排,上下各四顆單眼,但是上排兩邊的單眼可能是不在同一平面上,正面看只有兩顆。


姑婆芋上還有橙顎高腳蛛


生態池邊出現的天牛,jean翻了圖鑑,找到了!是「茶胡麻天牛」,夜行性,有趨光性。



閃光苔蛾,最近常見喔!


切翅單環蝶,老師說它沒有耳朵,所以只要不震動到它,我們說話是吵不醒它的,喔!原來蝴蝶沒有耳朵。


卡氏麻蠊。



在睡覺的長腳蜂。


不知名的蜘蛛,腹部毛很多,絲疣外露。


長斑擬燈蛾。


姑婆芋背面,有枯葉糞粒的東西,它會動耶!老師把它拿了下來仔細端詳,那是「蚜獅」。

 

它背上一堆的東西有:昆蟲的殼蛻、樹皮、木屑等,殼蛻是牠吃食獵物後留下來的殼,順便揹在背上,偽裝躲藏自己,如果它不動,還真不容易發現它。

 

蚜獅是草蛉科的幼蟲,以蚜蟲、粉蝨、木蝨、介殼蟲、蜘蛛等多種小昆蟲及卵為食,捕食能力強

 

老師把它拍下來放大,讓我們看看蚜獅的真面目。

 

它有一對無往不利的鉗狀彎管的口器,那口器是中空刺吸式顎部,刺入獵物身體後就注入消化液,溶解獵物組織,然後鉗狀彎管的口器就變成吸管,吸體液,再把獵物的空殼到背上。

 

老師的相機顯示時間:晚上9點47分,哈!時間過得真快呀!夜觀課程今天就到此結束,期待下次了!

 

 

 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