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基隆平均一年有214天是雨天,是個多雨的海港城市。今年的立冬我們和和平島的奇岩怪石有個約會,行前幾天鋒面經過,天氣濕冷。對於和平島一遊,我們不期望艷陽高照,但請不要淒風苦雨,我們對著上天祈禱著。


我們在基隆接到今天的解說老師-陳淑如老師,老師說我們很幸運,在多雨的城市,遇到晴朗的好天氣。基隆從前被戲稱有「三黑」,天黑黑(因為常下雨)、人面黑(採煤礦的人多)、厝尾頂黑(潮濕怕長霉,所以屋頂用瀝青塗抹)。基隆三面環山,一面環海,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,清法戰爭時,法軍花了不少人力還是無法取下基隆。基隆的市鳥是老鷹,在基隆港常見到老鷹迴旋在港邊,最多時曾一次看到二十多隻,基隆鳥會特別為它們在12月舉辦老鷹季。有市鳥,也有市樹、市花。市樹是楓香,市花是紫葳。


車行經貨櫃碼頭,橋式起降機正吊起貨櫃,聽說橋式起降機造價一億,每一分鐘可吊起一個貨櫃,基隆港就有24架。基隆港並不隸屬基隆市而是屬於交通部基隆港務局管轄,是北台灣重要的海運樞紐。


過了和平橋後就是和平島了。和平島原來是要門票的,因正在整修,不收門票,遊客要自負安全。進入園區映入眼簾的是一隻飛躍的旗魚雕像,老師告訴我們:從前這裡的漁民,向日本學習了捕旗魚的技巧,因而為漁民帶來了豐裕的生活,所以立了旗魚的雕像為和平島的代表。


我們向左邊進入海岸邊,遠處三根大煙囪,是協和火力發電廠,高聳的大煙囪是基隆港外海 進港船隻的地標,孫運璿先生曾在那裡辦公。近處水泥圍起的水池,原來是九孔養殖池,後來改成海水游泳池。



往前看平坦的地面,矗立著一顆顆岩石,似是從地面攏起,有的像望海的頭像,有的卻像熟後開裂的蒴果,岩石的上部顏色較深屬於砂岩,下部較黃是頁岩,老師解釋較鬆軟的頁岩被風吹雨打後慢慢剝落,裡面較硬的砂岩就裸露出來,頁岩逐漸風化,變的越來越細,上面的砂岩最後會掉落地面。例如:野柳的女王頭,脖子越來越細,即是頁岩風化現象。硬的砂岩有的也會因為冷縮熱漲而四分五裂,所以形成各種不同的樣貌。







 



有許多釣客在岩石上垂釣,基隆嶼在遠處凝望。和平島也是著名的海釣場。




從環山步道往下望,剛才的 地形一目瞭然,黃色的地面似乎被劃成一塊一塊的長方形,有人認為像排放的榻榻米,我覺得像一塊塊休耕的稻田,日本人稱這種地形為「千疊敷」。



 


從環山步道走向面海的涼亭,右手邊的小山丘上有一些海蝕洞,可通到山的背面,曾經荷蘭人躲藏在裡面,海蝕洞內的石壁上,曾有鑿刻一些荷蘭文字的痕跡,但因年代久遠加上海風吹襲,字跡已不存在,後人稱這裡為「番字洞」。番字洞和環山步道之間也是平坦的海蝕平台。


番字洞



 


從涼亭往下看,海水沖刷著一塊塊的岩石,岩石上突出的蕈狀石,像河馬的眼睛,彷彿有幾隻河馬在戲水,岸上高聳的岩石裂成半邊,有人說像帶著官帽的官員正在面聖一般,也叫此處「皇帝殿」。問題:為什麼每一個裂開成半邊的方向都一樣?掉落的半邊岩石哪裡去了?是被沖刷到海了嗎?



 


 



 


番字洞的另一面是一個海蝕平台,向海傾斜。平台上長滿了海菜,遠看就像一片綠色草原。因為水很淺,適合玩耍,一些大人帶著孩子到此處,拿著魚網甚至用濾油勺子來捕撈小魚。(還真想脫下鞋子加入他們的行列,也和魚兒玩耍一番。童年,已是遙遠的記憶。)



清澈的海水可以看到小小魚兒,張大了的嘴伸出水面,不會是向我要東西吃吧?(想太多了啦!)



這個可不是生痕化石或生物化石,一朵朵像爆開的煙火(很喜歡煙火喔!什麼都可以和煙火聯想在一起)其實是刮海菜時留下來的刮痕啦!



遠處就有一婦人帶著孫子(應該是吧)正在整理海菜。



這位大娘,除了海菜還撿了一些貝類,站在步道邊的海水裡分類裝袋,很快生意就上門了。



小山丘上,因風化作用或潮汐作力的影響,表面滿是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坑洞,就像開了ㄧ格格小窗戶般, 因此叫做「風化窗」,我們來到此處,就像來到一個奇異的幻想世界,風化窗內彷彿隨時會有小精靈探頭出來和我們招呼著,地上的蕈狀石正七嘴八舌的說我們擾了它們的清夢。我們很吵,興奮著、讚嘆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


蕈狀石,圓圓的頭,像很多石頭人聚集在一起,不知在漆黑的夜裡,它們會不會被月光喚醒,聆聽深海來的歌聲。它們來自兩千萬年前沉積於海底的大寮層。



海水沖刷後將岩石切割出一條條「海蝕溝」,方方的岩石像厚厚的棉被覆蓋住海水的冰冷。在岩石上可以尋找得到以前海底生物活動的軌跡-生痕化石。



生痕化石,還是想不透,在什麼樣的機緣下,海底生物爬行過的、鑚過的痕跡可以完整的留下來。(註1)



 


原來老師打算帶我們走過這段鋪設窄窄的路,因前方正在清理八八水災時流過來的漂流木,堆積的木頭把路給阻擋了,只好回頭原路回去。


經過來時的海蝕崖,地上的石頭花紋很美麗,吸引我們駐足觀賞。一位老伯伯要我們不要停留太久,這裡時常會有落石,雖有護網還是很危險的。看看前方的同學快走到方才整理海菜的大娘那兒了,我們起身追趕他們。我們回頭和這些來自兩千萬年前的奇岩怪石說再見,有機會,我們會再相見。





在海邊的環境,有鹹鹹的海風吹襲,土壤也貧瘠,對植物而言不適合生長,但有一些植物並不畏鹹風苦雨,還是在海邊開出燦爛的花朵,但11月了,許多植物已經準備過冬,儲備來年的新生,花朵已不多。

基隆蠅子草-石竹科蠅子草屬,在合歡山曾看過玉山蠅子草長在山壁上,花筒像小胖子一般,基隆蠅子草卻像個瘦子一樣,細細長長的。石竹科的花瓣先端會開裂。


脈耳草-茜草科耳草屬,分布在海邊礁石上,為適應海邊生活,它的葉小光滑可減少水分蒸發,肉質型可儲存水分,葉無柄,叢生。



 


在岩石上獨自生長的綠色植物是什麼呢?狗娃花嗎?但葉子好大。


 


日本前胡(防葵)-繖形科,葉為2~3回的三出複葉,小葉先端大部分三裂,葉微肉質,花為複繖形花絮,生長在北部、東部海邊。一旁的枯枝,留給我們想像它盛開時的繁盛。


濱艾-菊科,乍看之下和日本前胡很像,但它葉面被白色柔毛,看起來灰綠色。老師要我們聞聞和艾草像不像,感覺味道很淡,可能植株尚小吧!



草海桐- 草海桐科,別名: 海草、海桐草,花白色帶粉紅,謝時黃褐色,形狀看起來像缺了半邊,花瓣裂成扇狀,成為昆蟲採蜜時很好的降落平台,花柱從裂片基部伸出,當蜜蜂來採蜜時,花柱向下彎曲,可以擦到蜜蜂背部的花粉,很奇特的授粉機制。屬於常見的海濱植物。



草海桐果成熟時白色,被宿存增大的萼片包裹著,多汁味美。



(註1)  生痕化石的形成,經請教婉玲老師:深海的動物爬過鑽過的痕跡,有些地方屬於靜止狀態,不會有海浪的作用(如同月球表面,沒有風的作力一般),也許像蛞蝓爬過會有粘液,黏液可以加強鑽過的孔壁硬度,時間久了,塵土灌進,黏液部份變硬就像看到的白色部份,呈現管狀,二千多萬年過去隨著被壓在最底層的 大寮層,擠出海面呈現在我們面前。

  和平島地形地質 介紹:http://web2.nmns.edu.tw/PubLib/NewsLetter/90/164/09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